廣州車展前夕,廣汽本田大張旗鼓的舉辦了2024年度廣汽本田躁夢節。現場屬實是躁了一把,但“躁”的背后卻是廣汽本田難掩的銷量頹勢。
數據顯示,廣汽本田10月銷量僅為4.24萬輛,同比下滑33.29%,年內累計銷量僅為35.15萬輛,同比下滑29.60%。這與2019年、2020年廣汽本田曾經火爆的市場表現相比,簡直是冰火兩重天。曾經的“銷量擔當”如雅閣、皓影等車型,如今根本沒有了當年市場中的熱度。
雅閣作為中型轎車市場的代表性車型,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著不小的份額,但隨著消費者購車需求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崛起,雅閣的銷量逐漸下滑。2024年10月,雅閣的銷量環比下跌約20%,在中型車市場的表現已經遠遠落后于豐田凱美瑞等對手。
同樣,廣汽本田的SUV車型——皓影也出現了明顯的銷量下降。曾經在中國市場中備受推崇的皓影,如今正面臨來自國產品牌和其他合資品牌的激烈競爭。尤其是比亞迪唐、長安UNI-K等新興國產SUV的崛起,讓皓影的市場份額持續縮水。消費者對這些新車型的興趣日漸濃厚,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智能化、配置以及性價比上的優勢逐漸顯現。皓影雖然在空間和舒適性上仍具備一定優勢,但在科技配置、智能駕駛輔助、動力系統等方面的創新明顯滯后,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吸引力。
面對銷量持續下滑,廣汽本田似乎亂了陣腳,沒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盡管廣汽本田不斷推出新車,但在更新換代速度、技術創新性、市場適應性方面都沒有大的改觀,未能有效改變銷量萎縮的趨勢。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已不再是合資品牌的“天下”,消費者的選擇標準愈發多樣,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成了競爭成敗的關鍵。
除了銷量下降,廣汽本田還面臨著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質量問題的頻繁爆發。近一年來,廣汽本田在質量方面的投訴數量明顯上升,尤其是發動機、變速箱、車身附件等關鍵零部件,頻繁發生故障,質量控制失準,導致消費者的用車體驗大打折扣。
尤其在2024年,廣汽本田的質量問題更是屢屢成為媒體曝光的焦點。消費者反饋,廣汽本田旗下多個車型出現了發動機異響、變速箱頓挫、剎車系統失靈等問題。廣汽本田皓影和雅閣的部分車主反映,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出現異響,甚至有車主表示發動機故障燈頻繁亮起。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問題并非個別現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導致廣汽本田的質量口碑嚴重受損。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面對這些頻發的質量問題,廣汽本田的售后服務反應遲鈍,效率低下,未能很好地回應消費者的訴求。許多消費者反映,在遇到質量問題時,廣汽本田的售后服務處理過程漫長且效率低下。不僅故障修理時間過長,而且部分故障修復后仍然無法徹底解決,引發了大量消費者的不滿和投訴。這種情況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廣汽本田的品牌美譽度,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智能化、電動化、個性化已然成為當前汽車市場的主要趨勢,而廣汽本田在這些領域的創新步伐緩慢。雖然廣汽本田也在不斷推出新車型和新技術,但整體上其產品創新的節奏未能跟上市場的需求和變化。
以廣汽本田的智能化為例,盡管廣汽本田已經在部分車型中引入了Honda Sensing駕駛輔助系統,但相較于競爭對手,如蔚來、特斯拉等品牌的自動駕駛技術,廣汽本田的智能化水平明顯落后。尤其是在車載智能系統、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領域,廣汽本田的技術投入和產品創新都未能達到市場的預期。很多消費者認為,廣汽本田的車型在這些方面的表現無法與新興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相提并論,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在新能源轉型方面,廣汽本田的進展同樣緩慢。盡管本田已經推出了e:NP1等電動車型,但這些車型的市場表現卻遠未達到預期。以10月份零售銷量為例,雅閣PHEV已經是廣本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型了,但其10月零售量也僅為可憐的707輛,而極湃2僅為451輛,皓影PHEV僅僅250輛,極湃1才21輛,整體銷量表現可謂十分拉胯。廣汽本田的緩慢轉型,使得其在新能源市場的份額幾近被蠶食殆盡。
廣汽本田曾一度通過與體育賽事的合作、跨界營銷等方式試圖打造年輕化形象,但整體效果平平。這種傳統的營銷手法未能有效吸引年輕消費者,反而使其在日益年輕化的市場中顯得老舊和保守,市場影響力也進一步下降。
主編點評
主打的燃油車競爭力不足,新能源車又缺少特色,再加上巿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廣汽本田的落寞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如臨深淵的廣汽本田,如今的確是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