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規模最大樞紐站新汕頭站建成啟用,漳汕鐵路、粵東城際鐵路、廣澳港三期加快建設,小公園成為熱辣滾燙的“文旅頂流”,新春主題焰火晚會吸引約50萬人到場觀看……2月5日,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汕頭分論壇上,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話題引起與會嘉賓熱烈討論。其中,“優環境”成了論壇關注焦點。
汕頭分論壇上,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 南方+ 楊立軒 拍攝
推動粵東城際TOD開發
當前正在建設的粵東城際鐵路,是汕潮揭都市圈的交通大動脈。在該鐵路途經的澄海區,粵東城際鐵路隆都站TOD項目前期工作加緊推進。
“TOD開發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汕頭分論壇上,汕頭技師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沈陸澄建議,將粵東城際鐵路隆都站打造成為軌道上的“陽澄湖服務區”,通過“城際+高鐵”線路樹立“百千萬工程”示范標桿。
沈陸澄說,隆都鎮擁有前美村、侯邦村、隴美村等歷史文化名村以及店市古墟、和美花海、紅花小鎮等農業旅游開發項目,隆都站TOD項目規劃緊抓“農文旅”的特點,借鑒陽澄湖服務區“交通+旅游+文化”的規劃理念,融入綜合文化體驗、自然科普、餐旅服務、旅游集散四大功能,形成城市近郊鄉村文旅綜合體和灣區鄉村度假新地標,成為粵東城際以“潮僑紅綠”為特色的文旅休閑體驗第一站。
隆都站TOD項目如何實現落地?
沈陸澄從開發模式、土地征拆、項目融資、交通銜接等四方面給予建議:采用“投建營一體化”模式,盡快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和運營主體;通過申請專項債資金,解決土地收儲資金問題;打通多元融資渠道,為項目開發運營增添動能;做好交通銜接規劃,打通項目交通脈絡。
海島創新拓展“旅游+”
今年春節假期,南澳縣接待游客超63萬人次,同比增長5.6%,實現旅游收入2.67億元。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南澳縣定下了“百千萬工程”目標:三年全域初見成效。
作為全省唯一的海島縣,南澳縣近年來堅持“工業不上島”,把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全域一體、連線成片、創新融合,走差異化、特色化、品質化的農文旅發展之路,匠心打造國際海島休閑旅游目的地。
著眼鎮域間的不同定位,南澳縣提出差異化發展的新思路——后宅鎮增強商業集聚功能,打造多功能夜間經濟聚集區,推進西山農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綜合試點;云澳鎮充分挖掘漁民風情等文化特色,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謀劃海鮮城等一批產業項目;深澳鎮聚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以總兵府為核心的古鎮旅游區;青澳管委謀劃建設高端酒店及民宿集群,打造海濱度假風貌區;森林公園管委加快與港中旅合作建設文旅項目,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我們將通過串聯一路風景、激活一地產業、共富一方百姓,讓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的全國‘和美海島’更加向上向新。”南澳縣政協副主席、縣“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常務副主任蔡偉強表示,南澳島堅持立體開發、多元發展,未來將創新拓展“旅游+”,構建海島漁鄉、古鎮村落、森林漫步、新式街區、網紅打卡點等多種旅游場景,將文化與美景、美品、美食、美宿等旅游資源串珠成鏈,實現旅游品質的提檔升級。
用心答好“優環境”四道題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汕頭堅持抓好人居環境,開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改善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其中,10個鎮入選省典型鎮,蓮下鎮、兩英鎮入選省以小城市標準建設中心鎮三年行動計劃試點,全部鄉鎮完成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謀劃城鎮建設項目471個,既推動了商貿文旅深度融合,也讓鎮村風貌呈現出嶄新氣象。
在城鄉更新方面,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664個,累計惠及居民18萬戶;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公共綠地等2.13萬平方米;完成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街道長度37公里、農房風貌品質提升2.2萬戶,補齊短板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新一年,汕頭明確要聚焦群眾期盼,用心答好“環境綜合整治、風貌管控、美麗圩鎮建設、綠化美化”四道題。其中包括,重點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河流污泥整治、“三線”整治、“四旁”“五邊”空地植綠增綠,見縫插綠建設“四小園”、微綠地,推動圩鎮環境秩序、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持續改善。
汕頭市副市長趙志濤表示,汕頭將借助“百千萬工程”東風,在縣域內統籌布局好產業發展、商業體系、交通設施等領域,全面整治并美化靚化人居環境,完善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延伸輻射帶動鎮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