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雷軍發微博紀念小米空氣凈化器發布十周年,第二天當駕仕派采訪智米科技CEO蘇峻博士時提到了這件事,他笑得相當靦腆,很是懷舊,似乎回憶一下把他拉回到十年前。晚上他轉發雷軍微博,寫到“十年前,追隨雷總創業,實現了做感動人心的好產品的夢想。”不僅如此他還發了一張十年前與雷軍的合影,網友評論他現在更年輕,蘇峻幽默地回復到“創業使人年輕”。
確實如此,當天下午的他正在為一周之后的iCAR V23上市發布會做準備。這款車是蘇峻在成功打造了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整整十年之后,帶領智米內部孵化的一個獨立團隊推出的一個比當初小米空氣凈化器都更加復雜100倍、價格要貴上100倍的產品。
一周之后的12月16日,蘇峻站在舞臺中央,介紹他設計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款作品——iCAR V23的產品賣點。
由于過于激動,蘇峻在發布會上的演講內容有些“超綱”。第二天,用戶反饋發布會冗長。蘇峻在微博表示歉意,并宣布對用戶權益進行全面升級。根據蘇峻的微博內容了解到,所有小訂用戶原本享有的行李架和車衣權益,將轉換為5萬積分,并且每位用戶還將額外獲得5萬積分,總計可達10萬積分。這些積分不僅可用于0元換購科技舒適包,還能在商城中任意兌換精品商品,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
針對用戶關心的交付問題,蘇峻也給出了明確的承諾。如果因交付延遲導致用戶無法享受國家補貼,公司將為大定用戶辦理全額退款,確保用戶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失。
蘇峻現在除了依然是智米科技CEO之外,他還是iCAR首席產品官,也是iCAR最佳CP之一,另一位是iCAR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章紅玉。蘇峻所帶領的智米造車團隊現在已經和原本的iCAR品牌進行了融合。
所有人都很好奇,蘇峻造車團隊如何和奇瑞合作,怎么突然就打造出一款讓年輕人欣喜若狂的電動車。
回到iCAR V23上市前一周的那個下午,蘇峻在結束了很長的全員會之后又接受了駕仕派在內的幾家媒體長達兩個小時的專訪。過程中他始終表達著對這款車的高度熱情、講述著如何用“用戶思維”秘密打造這款極具風格的電動車、也詳細闡述了他對中國新能源產品需求的深度思考。
在采訪中展露出他是“小米方法論”的堅定信徒,從他本人的角色,從他們團隊的組成,都是原來在小米的生態鏈中深度參與的,他們自然在打造iCAR V23的過程中遵循了小米的爆品方法論。
“小米方法論我們總結4個點叫單款、精品、海量、長周期。”
蘇峻說,這次造車目標就是為用戶打造一款目前市場不能滿足他們需求的風格越野SUV。
01
引爆iCAR V23:一款極具情緒價值的產品
盡管車市競爭激烈,但一線城市中仍有一群追求個性、審美的年輕人,他們渴望買到讓自己心動的車。iCAR V23正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而生,成功切中了年輕人的喜好。
在蘇峻看來,雖然中國車市已經高度內卷,但團隊發現,一線城市中有一群有知識、有審美的年輕人,他們在買新能源車時有一個痛點——他們可以買到價格和實用性都不錯的車,但買不到讓他們發自內心喜歡的車。
“我們就說市場上大量的這些新能源汽車長得都像路人甲。年輕人其實買車的時候,他是想買點情緒的,我愿意多看幾眼的,應該是有這么一個需求的,但是這個產品就一直沒有。”蘇峻認為iCAR V23給年輕人提供了不一樣的選擇,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
撥動了年輕人的心弦。
蘇峻和團隊發現整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上個性化、風格化的產品太少了。
“大部分都是比較低趴的造型,比較細長的眼睛,封閉式的前臉,反正所有的車廠都差不多。我在馬路上看到這些車如果不看LOGO,真的分不出來是哪家的了。現在比如說這個時候我們又推出個重磅新車,消費者很期待,一看怎么還是這個樣子,好像是原來一些要素又重新湊了一下。”他認為新能源車市場路人甲太多,跟市場需求嚴重不匹配,并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喜歡這樣的樣式,這也就給了iCAR V23成功的機會。
于是他們決定為這群“產品極客”造車。蘇峻認為,之前這些年輕用戶的需求一直被忽視了,現在忽然有人給他們做了,這些用戶看到就會很興奮。“而且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是從自身出發,也讓這些同年齡段、同文化程度、同審美鑒賞力的人一起參與打造的這個東西。”
他認為,iCAR V23的邏輯跟當年的初代小米手機和生態鏈的產品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顏值很高,而且產品定義很實用,然后價格也很有性價比。“一個是產品很漂亮,顏值一看就會吸引住你;第二個,空間很好很實用,一開很好開,再一問價格很棒,就買了!”
“這個邏輯就很像小米剛創業的邏輯,就是要用很好的產品、有性價比的產品,有情緒價值的產品,就給這些年輕人做產品,然后形成一個原始的原點爆發。”
02
好產品不是堆料
“性價比”其實是橫陳在“打造好產品”這個意愿面前最大的障礙,但價格往往又是決定產品銷量最大的因素。
對此蘇峻給出了一個觀點:
好產品不需要堆料,不堆料就可以很有性價比,有了性價比就有海量規模,這會進一步降低產品的價格、讓更多消費者購買。
他說自己過去也參加過汽車的用戶調研,但他發現,在這種調研中用戶往往是有些敷衍的,只想快點結束,所以所有“所需功能”都打勾,但你如果真按照這個調研結果去打造產品,用戶又不買賬了。
“用戶真的很討厭堆料的產品。我實話講,為什么當年小米能夠率先在理工男中間打透,原因是什么?就是理工男太懂產品了,他們太知道自己應該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了。”蘇峻對目前汽車行業的堆料行為并不認同。他認為,恰到好處比“十全大補丸”更好,畢竟堆料也意味著用戶要付出更多成本,為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非必要性功能買單。
“堆料才能打成功產品,我認為是行業缺乏用戶思維的典型表現,就是沒有用戶思維。因為有用戶思維的話,你一定會把每一分錢都用在用戶最想要的地方上,你為什么要讓用戶浪費他的錢,大家掙錢都不容易。”
怎么算是“用戶思維”造車?蘇峻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我覺得核心還是那句話,就是說這臺車做出來你買不買?”
某種程度來說,iCAR V23其實是在為自己造車,團隊成員高度符合造車錨定的核心用戶畫像:25歲到35歲之間、有知識、有文化、有審美、在一線城市。這類人的生活狀態都比較年輕,而且暫時沒有太重家庭的責任,很多空閑的時候還喜歡和朋友出去玩。
觀察和思考目標人群的生活狀態,是智米這邊團隊做產品定義的出發點。蘇峻表示,基于這個點去考慮,那產品使用的場景和需求就有了大概的界定:比如價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10~15萬的價格帶比較合理;再比如這臺車首先應該很帥,同時要好用,駕駛和空間都要很舒服等。
有了人群畫像、有了價位、也有了功能的優先級,接下來打造iCAR V23就相對清晰了。
比如在iCAR V23有一個細節是它沒有設計后排出風口,這是因為他們借鑒了福特烈馬的氣流導向形式,福特烈馬也沒有做后排出風口,但是氣流導向可以使得后排的溫度非常舒服,在炎熱的夏季一點問題都沒有。
此外,團隊在空間上花了很多的心思,空間、座椅、舒適度,包括機械旋鈕的保留,也有高通8155的芯片、15.4英寸的2.5K屏幕、支持蘋果的無線CarPlay……所有那些設計和功能都要滿足“好用”的要求。
同樣,整個產品的駕駛設定就不是性能取向,但是據蘇峻透露,在三電和底盤上,他們不遺余力讓iCAR V23的操控性做到非常好,在同級要最好。這或許和蘇峻本身就是一個汽車愛好者有關系,他非常強調駕駛的愉悅感,“每一次駕駛、每打一次方向,你都覺得很愉悅,這種感受特別好,所以我們就把資源全力地放在這種方向上。”
iCAR V23團隊里有特別優秀的底盤專家,有一撥是德系的(來自奧迪跟歐寶的團隊),他們對于操控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同時,因為整個團隊對駕駛的偏好傾向于大眾品牌的產品,他們就深入地去研究德系車怎么做,后來團隊找到全球最大的獨立賽車和車輛技術服務廠商之一的普羅迪夫(Prodrive)來負責調校,也是因為覺得他們在這方面是專業的。
“SU7 Ultra原型車的工程也找的是普羅迪夫,英雄所見略同了,最后要求也是要做出一臺駕駛非常愉悅、有樂趣的車。”蘇峻表示,“進一步解釋就是把所有的資源聚焦在用戶的顯性價值上,顯性價值就是用戶的核心價值。”
最后的一個結果是,iCAR V23出來以后團隊成員購買率極高,這也堅定了蘇峻認為這款車會被用戶認可的信心。
03
窄縫不窄、小眾破圈
可能最讓人意外的一點是,在整個采訪過程中,蘇峻從來沒有認為iCAR V23是一款小眾產品,他始終在糾正外界對iCAR V23風格局限了銷量的觀點。
蘇峻很認同理想汽車的理念,一款車能不能賣好,首先是找準空白市場。他說:“我們對消費品的理解,始終應該是做空白區,最好的競爭應該是不競爭”,他說iCAR V23不是一個上甘嶺戰役搶山頭,而是重新建一個山頭。
蘇峻分享了自己對汽車行業的觀察與思考,目前新能源車市場的個性化產品、獨特化車型依然存在“供給匱乏”的情況,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一些出位的產品,比如極氪、阿維塔、小米SU7等,但對于中國車市的市場規模還遠遠不夠。
與此同時,蘇峻表示,iCAR V23和市場其他同類型的“方盒子”產品也有所區隔,既沒跟坦克去比越野,也沒跟方程豹比動力,是一種全新的風格和品類,他將其稱之為“風格越野SUV”。
從產品層面來看,iCAR V23 就是一臺好看、好用、好開、好玩的車,它的特點在于,既有硬派的造型,展現出強烈的未來感和賽博朋克風格,又在不大的尺寸上實現了優秀的空間表現,而且高姿態的造型就像一臺架高的卡丁車,再加上大尺寸輪胎及偏德系的調校,特別靈活和好開。
因此 ,即便在高度內卷的中國車市,也能創造出iCAR V23 的銷量空間。
所以蘇峻強調,iCAR V23不會是一個小眾車,而是一臺未來的大品類。他將iCAR的打法定義為“窄縫不窄、小眾破圈”。
“我們這臺車,它是個SUV,它的空間又好,長得又酷又好看,怎么不能吃主流市場?”蘇峻很有信心。
這里面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邏輯就是蘇峻總結的小米爆款方法論中的“流量飛輪”。
蘇峻解釋說,把第一款產品做到爆款后,通過口碑和用戶自發傳播營銷,就可以為下一款產品奠定基礎,從而實現下一款產品的爆款,最終形成一個雙輪。
所以,蘇峻透露,iCAR品牌的后續車型都已經在規劃中。在奇瑞體系能力支撐下,iCAR相比新勢力一年一臺車,在產品落地節奏上有著更高的效率。同時,現在iCAR V23還具備兩方面的優勢:一個是生產制造的彈性得到大幅提升,不會陷入其他造車新勢力的‘產能地獄’;第二個是奇瑞大廠的背書,直接就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此外,奇瑞的技術、經銷商網絡等體系力的賦能,也能讓iCAR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產品本身。
04
駕仕總結
采訪的最后不免談及蘇峻對iCAR V23的銷量預期。蘇峻以一種既謙遜又充滿信心的態度回應:“我們最關注的是把產品做到極致,只要產品足夠好,市場自然會給出回應。銷量很難精確預測或管理,它往往超乎你的想象。”
他回憶起在小米空氣凈化器項目中的寶貴經驗:“就像當初我們做小米空氣凈化器時,原本預期一年能賣20萬臺,結果第一年就突破了100萬臺,單個產品最終銷量達到了500萬臺。這告訴我們,市場的反應往往超出我們的預設,好的產品會自己‘走路’。”
對iCAR V23的銷量,蘇峻展現務實的態度:“只要我們持續專注于產品,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市場會給予我們正面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