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3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9.6%,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6.8%。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
這意味著,盡管我國車市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新常態,但是新能源車依然處于增量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而激烈的車市競爭顯然也正在改變市場格局,原本高高在上的大眾也不得不面對慘烈的市場競爭。作為大眾在華踐行新能源轉型戰略的重要抓手——大眾安徽推出的“金標”大眾——ID.與眾也開始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
今年7月份,大眾安徽正式推出了掛金標的ID.與眾,本希望其能一炮而紅,改變目前大眾在新能源市場的窘迫現狀,但較高的定價和并不具備稀缺性的產品力讓新車銷量表現平平,不僅未能實現一炮走紅,而且到11月份不得不開啟了“降價”模式。
據了解,11月上旬,2024款大眾ID.與眾改款車型上市,依然提供Pro長續航、Ultra長續航、Max高性能三款車型,同時將售價全系下調了4萬元,售價從此前的20.99-24.99萬元,調整至16.99-20.99萬元。
目前來看,ID.與眾進行降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銷量的慘淡,來自終端銷量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ID.與眾累計售出373輛,其中7-9月銷量分別為175輛、77輛、121輛,面對如此慘淡的銷量,ID.與眾推出新款以價換量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從產品表現來看,新上市的ID.與眾相比于7月份上市老款車型在續航里程上有所減少,但是整體配置并不算差,新車配備了高階駕駛和8295芯片,并配備AI大語言模型、智慧控車以及L2+級駕駛輔助功能等,雖然和很多國產品牌相比其表現其實并不算驚艷,但是和一汽大眾及上汽大眾的ID.車系相比,其實是有一定優勢的。
但是也應看到,因為新品牌成立時間較短,終端網點少、市場認知度較低也是其銷量不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宣傳上安徽大眾也較為佛系,這就更導致其認知度較低,市場表現受挫也能夠理解。
所以,對于大眾安徽而言,除了加強ID.與眾的網點建設和終端宣發外,其同時也要推出更多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單單靠ID.與眾顯然是不夠的。而根據規劃,未來大眾安徽還將推出和小鵬合作的車型,不過該車同樣為SUV產品并且上市時間較晚,屆時遠水能否解近渴還真不好說。
寫在最后:
可以預見,伴隨著競爭日趨激烈,大眾發力新能源是必須要走的棋,金標大眾的到來給大眾挽回在華銷量頹勢帶來了一定的希望,但是從近幾個月的銷量表現來看,也不難發現金標大眾并不怎么受市場認可,即使推出了新車型仍面臨較多困境,而在降價之后,ID.與眾是否能夠獲得青睞,恐怕需持續觀察才能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