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今年以來純電車市場進入了一個較為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一年我們可以看到了三款里歷程較為奇特的純電車產品,它們分別是智界S7、極氪001和小米SU7。用網上的話來調侃的話,一款“一劍磨三遍”,一款“一年磨三劍”,還有一款“三年磨一劍”,說是調侃,但也能看出各自不同的境地。
但我們本次的主角是智界S7,這款車型在11月26日,華為在其Mate品牌盛典的最后一小時,又經歷了再一次的發布,并且在順序上是先于尊界S800登場的,足以看出為了留住觀眾用的一些小花招。但我們也知道,這也是時隔僅7個月,鴻蒙智行的首款轎車再次迎來了上市,算上之前的次數,智界S7已經在一年內上市了三次。
針對這種上市的節奏,智界S7儼然和其他車型有了許多不同,并且也被網友嘲笑為“一劍磨三遍”。其實你仔細對比智界S7的每一次上市,最新的一款和上一款最明顯的區別貌似在價格。2023年11上市的2024款定價在24.98-34.98萬,而在2024年4月的發布會上同樣是2024款,Max版本直降2萬元,配置上基本上沒變化,當時也恰逢小米上市,所以可以視為是趁著上市官降來搶奪市場。
而這一劍的第三次“磨”的方式,可以說和第二次并沒有什么差別,但這次貌似在誠意上又給足了驚喜,丐版車型再次官降2萬,看得出來為了市場奇瑞和華為豁了出去。降價固然可以吸引眼球,更能換取一部分銷量,但是這對于品牌的建設很難說是什么好事。
那么,到底是怎樣的市場表現,才使得智界S7要對自己下手這么狠呢?數據顯示,去年年底上市的智界S7,銷量可以說極其低迷,月銷甚至不過千,要說原因,只能歸咎于奇瑞的產能瓶頸,讓交付上出現了大量的問題,讓訂單付諸東流。直到第二次上市,月銷量攀升至5000輛附近,但沒撐住幾個月銷量又跌回2000輛的低位水平。
究其原因,其實可以概括成三點,首先這款車只有純電版,讓不少只買帶“油箱”車的消費者望而卻步;再者是頻繁的上市讓讓價格逐步下探讓消費者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這款車的利潤空間還能繼續讓步;最后直接智界S7的二次上市前后,也恰逢小米SU7上市,即便攜帶華為光環,想和“保時米”碰一碰難度還是很高的。
電動EV:新能源時代以來,產品迭代的速度貌似進入了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似乎背刺老用戶都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為了爭取銷量干一錘子買賣辜負得其實都是老用戶的支持。與其“一劍磨三遍”不如在一開始就把誠意給足,多次敗好感,惡果又由誰來承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