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小鵬汽車交出一季度“成績單”。這一季度,小鵬汽車雖然凈虧損額較市場預期有所收窄,但仍達到13.7億元。而由于一季度交付量掉隊,小鵬單車虧損額進一步擴大至6.28萬元。
更為關鍵的是,得益于與大眾合作帶來的技術服務收益,小鵬汽車的虧損面收窄。非汽車銷售收入為小鵬汽車貢獻了大部分毛利。對于今年二季度,這家新勢力車企仍給出了較低的交付預期。
不過,受到虧損面同比收窄的影響,小鵬汽車美股開盤大漲,漲幅一度超過20%。
毛利率明顯提升數據顯示,小鵬汽車2024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為65.5億元,較2023年同期40.3億元上升62.3%,但較2023年第四季度的130.5億元下降49.8%。細分來看,小鵬汽車的汽車銷售收入為55.4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5.1億元上升57.8%。
今年第一季度,小鵬的汽車毛利率明顯提升,達到5.5%,而2023年同期為-2.5%。實際上,小鵬汽車在去年前三季度一直處于負毛利率狀態運行。到了第四季度,小鵬汽車的汽車毛利率才回正為4.1%。
需要提及的是,雖然小鵬汽車的毛利率明顯提升,但與其他新能源車企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而在今年一季度,小鵬汽車整體銷量并未實現反彈。整個一季度,其月度交付量均未過萬輛,整體交付量僅為2.18萬輛,已經明顯掉隊。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是典型的規模效應行業,銷量越大,單車攤銷成本越低,同時車企可以憑借規模優勢掌握更多的供應鏈話語權。以小鵬汽車當前交付情況來看,其與規模化效應相去甚遠。
在國盛證券看來,小鵬的降本主要依賴與大眾的合作。小鵬與大眾聯合采購已經全面展開,通過設計的模塊化和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整合,小鵬各車型通用化率得以提高。
單車虧損面擴大
雖然小鵬汽車毛利率明顯提升,但仍然難以止住其虧損的步伐。
財報數據顯示,小鵬汽車2024年第一季度凈虧損額為13.7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的23.4億元大幅減少。但相較于去年四季度(虧損13.5億元)而言,虧損仍在擴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小鵬汽車單車虧損額(凈虧損/交付量)達到6.28萬元,而這一數字在去年四季度為2.24萬元。
同比來看,小鵬汽車之所以能夠減虧,還得益于其非汽車銷售業務。數據顯示,小鵬一季度服務及其他收入達到10億元。這一數字較2023年同期的5.2億元大幅上升93.1%,并較2023年第四季度的8.2億元上升22.1%。
按照小鵬汽車方面解釋,上述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與大眾進行平臺與軟件戰略合作。而且,服務及其他收入的毛利率較高,達到53.9%。2023年同期及2023年第四季度,這一指標分別為29.6%及38.2%。
以此計算,上述非汽車銷售業務為小鵬貢獻了5.39億元毛利,占到小鵬汽車當季整體毛利的66.63%。相比之下,汽車銷售業務僅貢獻了剩余1/3的毛利。
截至目前,小鵬與大眾共展開3次重大合作。第一次是在2023年7月,大眾和小鵬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大眾收購小鵬4.99%股份;而第二次是在2024年2月,雙方簽訂平臺與軟件戰略技術合作聯合開發協議,主要涉及供應鏈、聯合采購降本等;第三次合作則是在2024年4月。雙方合作內容涉及整車制造的更深層次:將基于小鵬汽車最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聯合開發,這也是小鵬汽車的核心技術。大眾將從2026年起應用該技術在大眾品牌的電動車型上。
在業內看來,小鵬汽車通過技術換取大眾的供應鏈優勢,從而實現技術的變現與供應鏈降本。
如何完成全年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二季度,小鵬汽車給出的業績指引其實并不高。該公司預計,二季度營收為75億至83億元,交付量為2.9萬至3.2萬輛。
今年4月,小鵬汽車交付量為9393輛,仍未能破萬輛。二季度小鵬汽車若要達到交付指引的下限,其5月、6月的月均交付量要達到1萬輛左右。
而如果按照二季度指引計算,小鵬汽車在整個上半年實現的交付量最高也僅為5.38萬輛。如果要達到年初制定的28萬輛目標,其整個下半年的月均交付量需要達到3.77萬輛。
按照小鵬汽車方面規劃,其將于6月發布第二品牌MONA,首款車型將會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上市和交付。該品牌的首款車型定位為緊湊型純電動轎車,價格在15萬元級別。而在這一價格區間上,MONA將會遭遇包括比亞迪在內更多新能源車企的正面競爭。
據悉,MONA實際上是滴滴造車項目“達芬奇”的前身。去年8月份,小鵬汽車收購了這一造車項目。
除此之外,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還在5月21日的電話會議中透露,今年四季度,還將交付一款小鵬品牌的全新B級純電轎車,作為達成25%技術降本目標的首發車型。“從今年三季度起,小鵬汽車將開啟產品周期,將覆蓋10萬~40萬元價格帶的主要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