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換電模式的發展再次按下“加速鍵”。5月21日,中國一汽與蔚來在吉林·安徽合作發展交流座談會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充換電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換電模式的產業效益與社會價值。
中國一汽始終與中國汽車工業同頻共振,堅持創新突破,見證和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壯大。紅旗品牌承載著國人首個高端自主品牌的期許。蔚來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品牌向上與科技創新,是智能電動車時代的中國高端品牌。蔚來在換電領域堅持投入,不斷完善加電網絡布局和用戶體驗,完成了內部多車型、多平臺和不同電池包的通用化服務運營能力落地,形成了換電的多品牌、多平臺共享模式。
換電在用戶體驗、電池壽命延長以及電池統一管理和回收利用領域所具備的優勢,已經獲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與行業企業的一致認可,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與鼓勵。充換電補能生態網絡的互聯互通已成大勢所趨。此次中國汽車產業兩大高端品牌的合作,將引領對換電產業的發展,加速換電模式的普及。
解決里程焦慮,加電基建跑出新速度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電動汽車補能基礎設施建設未能完全跟上市場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消費者的“補能焦慮”,或是只能被動選擇通過“過渡方案”滿足出行需求,或是陷入觀望。
2023年末,新能源基建的拐點出現。截至2023年末,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達859.6萬臺,同比增長65%。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個省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全部具備充電能力;廣東、廣西、海南、江蘇、湖北等12個省份已經實現了充電站的“縣縣全覆蓋”、充電樁的“鄉鄉全覆蓋”。
隨著補能基建設施的不斷完善,帶動了消費潛力的釋放,市場也迎來爆發。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為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
在新能源基建大潮中,蔚來尤為突出。自2018年蔚來首座換電站上線以來,蔚來在換電領域堅持投入,是全國布局換電站、充電樁最多的汽車品牌,在全球首創“可充可換可升級”全場景能源服務體系。
蔚來持續加密的換電站布局,讓用戶不必擔心路途遙遠,3分鐘滿電出發,實現了補能無憂。截至5月21日,蔚來已在全國累計布局換電站2,420座,高速換電站達800座,建設充電站3970座、充電樁超22,500根;高速公路超充站410座、超充樁1644根,接入第三方充電樁1,025,600+根。
除了“可充”、“可換”之外,蔚來加電還實現了“可升級”,即提供電池按年、按月、按日升級服務,電池可大可小,按需租用,讓用戶不為電池花冤枉錢。此外,通過換電模式實踐,蔚來還能夠集中進行電池維護和管理,延長電池壽命,優化資源分配,提升整體能源利用效率。
政策引領,換電賽道迎來合作爆發期
新能源基建實踐中,傳統的充電模式不僅充電時間長,在充電站建設上也存在局限性。此時,實現了“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脫穎而出,兼具了儲能、補能和共享經濟的特征的換電模式,為解決補能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從2020年起,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多次提及換電,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和試點。2023年末,工信部明確表示支持換電模式發展。2024年1月,四部委發布《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政策支持車網互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認可換電模式對電力系統調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