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營合同協(xié)議,將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為55年,至2040年。作為國內最早合資車企的上汽大眾,也因此成為合營期最長的合資車企。
1984年,由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經營的上汽大眾正式簽約奠基,由此拉開了上汽大眾乃至中國汽車工業(yè)波瀾壯闊的40年發(fā)展歷程。
在上汽大眾成立40周年之際,中德雙方第二次續(xù)簽合營合同。此次提前續(xù)約的意義顯然不亞于40年前的首次合作。這并非簡單的合同延續(xù),而是新的開始。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合作值此邁入新階段,這將為上汽大眾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更多資源和動能,在產品布局、產業(yè)結構布局、節(jié)能降碳等方面均有實質性的新戰(zhàn)略規(guī)劃。
用標桿車型引領國內車市
在上汽大眾的歷史上,曾經誕生過眾多引領細分市場的標桿車型。作為國內第一陣營的合資車企,上汽大眾在理念上始終領先對手一步。這就使得在國內車市每每出現一個新的風口時,上汽大眾始終能夠以快人一步的節(jié)奏來向市場推出車型,引領國內汽車市場發(fā)展的潮流。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背后離不開上汽大眾對于市場的精準判斷和國內消費者消費心理的精準拿捏。
在傳統(tǒng)燃油車時代,千禧帕薩特、POLO、國民家轎朗逸、SUV途觀都是毫無爭議的細分市場的標桿。它們不僅是國內消費者購車時候一定會重點參考的對象,也是國內各大車企開發(fā)新車型時用來對標的主要競品車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上汽大眾旗下的ID.系列一直領跑國內合資車企的電動車。大眾在燃油車領域積累的寶貴經驗,全面賦能電動車的安全性,使得ID.系列成為值得消費者信賴的可靠選擇。
看不見的地方見真章。這些車型熱銷的背后,不僅是企業(yè)體系能力的綜合支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汽大眾一直堅持品質為先。在自然吸氣還是市場主流的時候,上汽大眾的EA888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帶來了能夠更好兼顧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的體驗,讓消費者無需為了省油而放棄推背感;在不少品牌還在使用4AT甚至MT手動變速箱的時候,大眾的雙離合變速器讓用戶可以同時享受到自動擋的便利以及手動擋的節(jié)油。至于投資不菲的激光焊接,雖然大量資金都花在了看不見的地方,但是整車的被動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大眾也是在國內率先引入平臺概念的車企,MQB平臺前期雖然從研發(fā)和工廠都是投資不菲,但這幫助上汽大眾能夠快速向市場推出不同的車型,同時能夠把成本降低到最低,把規(guī)模效應發(fā)揮到了極致。
本土化研發(fā)練就一身真功夫
和國內許多合資車企不同,在技術方面,上汽大眾并沒有全盤依靠德國大眾。憑借自身較強的本土研發(fā)能力,上汽大眾將大眾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之后,再融入中國本土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和上汽大眾自己的洞見,打造出貼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在這一市場和技術不斷碰撞的過程中,上汽大眾練就了一身真功夫,而“看不見的品質”正是真功夫的真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