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做了個景觀小品,通道底部布置了減速機的美陳裝置,另一邊是機器人展廳。”鳳棲灣(高涇)機器人產業先導區運營方合劼公司負責人浦江日前告訴記者,今年3月園區動工后,梁溪科技城和街道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改造交付。如何將機器人等元素融入園區氛圍、如何增設停車位、如何給企業更便利的辦公體驗……改造過程的一點一滴凝結著各方心血。
走進江海西路旁這一由減速機廠老廠房改造而來的鳳棲灣(高涇)機器人產業先導區,遠也科技、耘宇未來、木牛科技等入駐企業的大型噴繪已經布置一新,撲面而來的是未來產業濃濃的氛圍感。
硬件的改造只是梁溪服務企業的冰山一角。“新興的科技企業掌握的絕活很多,如何將這些絕活從實驗室變成產品,進而形成產業,需要搭建研發平臺、孵化和基金三位一體的生態環境。”梁溪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正通過為企業營造更優質的產業生態,來解決未來產業相關企業的核心痛點。
“這是詢問廠房進駐時間問題的,這是咨詢各地政策一致性問題的,還有這個是溝通能否再增加廠房面積問題的……”在梁溪科技城管理局投促部陳斯遙的微信里,有幾百個企業服務群,他按照已落地、洽談中等不同類別進行區分,以便定制化地提供不同企業所需的服務。
“企業的負責人都是白天忙完,晚上聯系我們,聊到凌晨都是常態。”陳斯遙告訴記者,他的招商團隊從兩年前開始,就在機器人產業領域進行深耕,僅今年就接觸了全國各地的機器人企業近百家,對接溝通上萬次。“我們梳理出這一產業每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一家家拜訪、一家家聊、一點點學,一邊尋找合作機會,一邊也是對行業進行深度調研。”在不斷積累中,招商團隊的專業知識提升了,機器人企業對產業需求的圖樣也“畫出來”了——從廠房設施到政府配套,從人才儲備到證照辦理,甚至是機器人企業對廠房承重、立柱間距、與地鐵及水岸的距離,他們都“描摹”得一清二楚。也正因為如此,在新建鳳棲灣機器人特色產業園這一載體時,就做出了精準的配套。除了遠也科技外,園區還招引落地了農業機器人總部基地、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企業。
“對我們企業來說,園區內的很多設計真的太適宜了。尤其是產業環境,我們想合作的企業都在這里,零部件企業成了‘鄰居’,園區內就能實現發貨、產品保養,實在沒法拒絕來無錫。”長沙一家準獨角獸企業簽訂了落戶意向,而最令他驚嘆的便是落戶之初的很多“疑難雜癥”,梁溪的招商團隊和街道已經先他一步想到,并且提供了解決方案。
剛剛登上央視的企業遠也科技,已經拿到了他們在園區內的辦公場地,最近正在忙著進行內部裝修,以便能在今年實現開工生產。“無錫這座城市有非常充足和豐富的供應鏈,對我們的生產銷售有非常大的幫助。”遠也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丁也告訴記者,無錫對企業的服務,于細節之處見真章。這是一家專注于智能可穿戴機器人研發生產的企業,根據企業所需,街道和梁溪科技城提前對接醫療機構,為企業在入駐前就布局了應用場景,還通過研判政策,為企業解決了醫療器械證辦理空窗期的銷售難題。黃巷街道經發辦虞進宇告訴記者,邀請行業專家開講座、舉辦行業沙龍、在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等方面搭建交流平臺已經成為服務企業的常態。“我們也會帶著企業的需求進高校、赴外地,為企業提供優質的人才供給。”虞進宇說。
據悉,今年以來,梁溪區和梁溪科技城堅持區域一體發展,重點布局空天信息、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無人機)、人工智能、智能傳感器、食品科技(未來健康)6個產業生態圈,按照“一個產業規劃、一支招商團隊、一支產業基金、一片特色園區、一套產業政策、一批成熟企業、一個創新平臺”的思路,初步形成“鏈主”帶動、全面貫通的產業發展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