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從來不缺爆款,但連續征戰十年,如今依然如利劍出鞘的有且只有一款,那就是長安CS75PLUS。
1-9月,長安CS75累計銷量超過17.6萬輛。10月上市的第四代CS75PLUS小宇宙大爆發,CS75家族10月銷量達到21574臺,超過RAV4、鋒蘭達、途觀L,成為唯二進入緊湊級SUV銷量前十的中國品牌燃油SUV。
長安CS75誕生于中國品牌覺醒的年代。2011-2015期間,中國品牌曾涌現了一大批“國貨之光”。然,“十年生死兩茫茫”,曾經炙手可熱的它們大都塌房。
哈弗H6倒是撐到了第四代,但9月銷量不足萬輛,同比下滑64%。
唯有,長安CS75PLUS拼成了“現象級。
成功逆襲
長安CS75PLUS十年征戰,“藍鯨動力”無疑是其最大推手。
“藍鯨動力”作為品牌官宣是在2019年。在此之前,國產發動機都是散兵游勇。“藍鯨動力”可以說是第一次讓“中國芯”變成了名片。
官宣前2年,長安就已經著手藍鯨戰略。我推測是因為CS75 1.8T自動擋爆火,讓長安嘗到了甜頭,也讓他清醒認識到:燃油車,動力才是王道。
當時1.8T自動擋車型有多火?要想提車,還得找關系批條子。憑借這一車型,長安CS75巔峰期月銷達到35000臺,5年就完成了第一個100萬輛。
2019年,第一代CS75PLUS攜藍鯨動力橫空出世。那臺藍鯨1.5T發動機有175匹馬力、265牛米扭矩,已躋身最強“中國芯”行列。
第一代CS75PLUS強的不只一面,極具未來感的設計被稱為中國原創TOP級。在它之前,國產車的設計大都在炒合資冷飯,在它之后,凌厲的點陣式格柵+犀利大燈成為友軍重點借鑒的樣本。
第一代CS75PLUS可以視為“油電同智”beta版,配備雙12.3英寸高清大屏、梧桐車機、語音交互系統,IACC自適應巡航系統、APA5.0泊車系統,其中,遙控代客泊車為行業首發。
2019年亦是中國車市“油轉電”的重要分水嶺。這一年,新能源產銷達到120萬輛,大半個車圈都把重心轉向了電車,不少車企都終止了對燃油動力的研發。燃油車毫無懸念的走向沒落。
強者之所以強,在于他總能在合適的時機殺死自己。
2022年初,第二代CS75PLUS急吼吼上市。當時,一代正處于上市兩年累銷超45萬輛的豐收期。在它的帶動下,2020-2021兩年,長安CS75累計銷售達到了驚人的53萬輛。日系也不得不高看它一眼。
從二代開始,CS75PLUS全系標配愛信8AT。彼時,車市還沒有卷到殘,8AT被率先裝在二代CS75PLUS上,性價比一飛沖天。
友商說,“不講武德”,用戶說,“口嫌體正直”。
新一代藍鯨NE1.5T發動機從原來的178匹提升到188匹,扭矩從原來的265牛米提升到300牛米。
藍鯨2.0T 350bar高壓直噴發動機扭矩從原來的360牛米提升到390牛米,并應用了阿特金森+奧拓雙循環、水冷中冷器等技術擴充動力,降低油耗。
動力超越日系毫無懸念,意外的是,CS75PLUS的油耗竟然比鋒蘭達還低。
省油就是硬道理。第三代CS75PLUS去年全年累計銷售超過24萬輛,長期霸榜燃油SUV第一名。
“王炸”登場
轉眼已是2024。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奔著50%的目標而去。燃油車轉入“強者恒強,弱者陣亡”淘汰加速賽。
別看合資新能源全線啞火,人家仍是燃油車市場的強者。9月有9款合資轎車進入燃油轎車銷量前十,7款合資SUV進入燃油SUV銷量前十。且留在榜單上的合資車型全都是元老級,沒一個好惹。
本著“寧愿累趴自己,也要卷死別人”,第四代長安CS75PLUS攜“大殺器”——全球首發500bar高壓直噴新藍鯨發動機進場。
新藍鯨動力實為平臺化解決方案,由新藍鯨發動機、新藍鯨雙電機數智電驅、新藍鯨增程模塊、新藍鯨混動專用發動機、iEM智慧動力控制系統核心單元組成。500bar只是長安新藍鯨動力的冰山一角。
500bar登場,壓力給到了友商。
500bar并非民用車技術,最早使用在F1賽車上,當前車企普遍使用200bar或者350bar高壓直噴發動機。
從350bar升級到500bar,可以帶來更好的燃油霧化效果,但噴射壓力提升了150個大氣壓,發動機材料、結構、工藝、配套都必須同步升級。所以,這臺機子還應用了150mj高能點火、1.45行程缸徑比兩項全球首發量產最強技術。并由此帶來了逼近汽油機極限的16:1超高壓縮比。
“三大全球首發”,讓新藍鯨發動機直接跨進世界頂級發動機行列。新藍鯨HE 1.5T爆發192匹馬力,加速媲美2.0T,性能可以說是強到離譜——寶馬1.5T 156馬力,寶馬2.0T 204馬力,大眾1.5T 160馬力,大眾2.0T 186馬力。
愛信8AT繼續成為全系標配,不同的是,此前愛信只提供8AT變速器,現在愛信已向長安公開這套8AT的軟件系統。也就是說,新藍鯨發動機與8AT變速器的配合將更加默契。借助智慧能量管理系統的精準控制,駕駛更加絲滑、平順。
“王炸”動力炸出了第四代CS75PLUS的冠軍實力:高環飆出205公里的超高時速。百公里油耗降至6.9L,58L油箱加滿可以跑上千公里。百公里綜合用車成本不到4毛。
憑借31寸超大三聯屏、訊飛星火AI大模型交互系統、256色氛圍燈、零重力女王座椅、全系標配L2級智駕輔助,第四代CS75PLUS成為油車里的智能精品。
全方位的犀利!
寫在最后
沒有十年的千錘百煉,哪有如今的鋒芒畢現。
長安CS75PLUS的奮斗史,就是一部中國品牌的逆襲史。
從人微言輕的草根,靠逆向研發和令人發指的性價比殺出一條血路,到通過正向研發,獲得市場認同,再到掌握核心技術與合資平起平坐,到最后改寫市場規則,成功逆襲。
憑借全球最好的三電與智能技術,中國品牌在新能源的強勢地位,至少十年之內無人敢挑戰。
但在燃油車市場,我們是不是該認真想一想,為什么代代相傳的“現象級”,就只有長安CS75PLUS這棵獨苗?
畢竟,燃油車還有1500萬的用戶,未來幾年也有大幾百萬到千萬用戶。現在就整那些“老破舊”的玩意來騙人,是不是太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