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我沒有在網上看到淘寶京東爆出的流水賬,而是看到了央媒爆出了德系車日系車整體利潤大幅下滑的新聞。
其中德系寶馬三季度利潤暴跌83.8%,奧迪三季度利潤暴跌91%,奔馳三季度利潤暴跌53.8%。日系的日產凈利潤暴跌94%,本田預計全年利潤下滑12.6%,豐田預計全年利潤下滑20%。
然后評論區就沸騰了,有幸災樂禍的,也有吹噓是中國車崛起造成的德系日系車走向了沒落。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相信德系車的利潤暴跌,跟中國關系很大。因為德系三強的30%以上的營收都來自中國,隨著中國汽車價格內卷,以及銷量的下滑,中國市場利潤暴跌至少給BBA貢獻了50%的負增長,但另外的50%的負增長中國不用背鍋。
日系車則與德系車不同,無論是豐田本田還是日產馬自達,中國從來都不是他們的第一大市場。
按照財報顯示,豐田的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日本和北美地區,豐田51.94%的汽車銷售、73.8%的利潤來自日本和北美地區。而在這兩個區域,中國車企根本擠不進去,因此豐田營收下滑與中國車企關系不大。
與豐田相同的是本田,美國和日本分別為本田汽車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市場。而本田摩托最大的市場是印度,也不在中國。因此中國本田銷量下滑對本田的利潤影響也有限。
而利潤暴跌94%的日產,六大市場分別為日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歐洲和中國,這其中日本和美國本土依舊是日產的最大市場,中國排名第三。而根據2024年1-10月份的銷量數據統計,日產中國總體下滑僅僅為9.98%,但在美國市場卻下滑了30%。
與美國市場普遍偏軟相同的是日本市場,今年以來日本本土汽車市場銷量集體下滑,而且大部分品牌下滑超過40%。但很顯然,日本幾乎沒有中國汽車在售,比亞迪在2023年進入日本,銷量少到他們自己都不宣傳。
所以無論是德系車還是日系車,銷量下滑利潤暴跌的主要元兇,根本不是中國汽車的崛起。而是世界經濟的下滑。
尤其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由于美國通貨膨脹,很多物價上漲超過了100%,而日本受美國影響,日元大幅度貶值也形成了變相的通貨膨脹,因此這兩個國家的汽車購買力大幅下滑,才造成了日系德系車的利潤暴跌。
而中國汽車所做到的貢獻,到目前為止還只限于在國內。而且大部分車企都是賠本賺市場,日系和德系車失去的利潤,實際上是我們國產車犧牲自身利潤而換取的。
甚至可以說是我們虧了血本換來了對方在中國市場利潤下滑,我們的大部分車企處于虧損狀態,用低價補貼的方式擠掉了日系德系的部分“暴利”,我們得意什么呢?
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任何一家品牌能夠威脅到主流汽車品牌在國際上的市場地位。雖然比亞迪銷量已經排進了全球前十,但它銷量的90%都來自中國國內。
從戰略層面考慮,日系和德系車的利潤下滑,對我國汽車品牌對外擴張百害無一利,這些傳統豪強更要制約中國汽車的出海。國內市場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車企,如果無法迅速在海外主流市場打開局面,其結果就是個死。
所以看到日系德系車銷量和利潤暴跌的時候,不要夜郎自大,它們的負增長不是我們造成的,他們失去的利潤也沒有讓我們賺走。我們的上汽集團前三季度利潤下滑39.45%,廣汽下滑97.34%,長安汽車下滑63.78%。甚至我們大多數車企還沒有嘗到過“利潤”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