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仰望扎堆紐北,其實是在下一盤大棋?我看到的只有三個字:得加錢!
最近半個月,紐北一定是車迷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了。車圈流量王小米在首發小米SU7 Ultra前,先公布了原型車在紐北賽道的成績,相關的紀錄片也隨之上線。同期在紐北測試的其實還有仰望U9,坊間還曾傳出小米因為天氣原因不能按時測試,仰望出手相助的傳聞。
不過,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紐北跑圈速真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到底是營銷更多還是測試為主?
為什么一定是紐北?
紐博格林北環賽道,被譽為勝利者的“真理之環”,同時也是失敗者的“綠色地獄”。每當汽車制造商推出高性能車型或超級跑車時,它們往往會被帶到紐北賽道上進行測試。這是因為,如果不在這里展示一下實力,很難讓世界認識到它們的性能。但為什么偏偏選擇紐北賽道呢?
紐北賽道全長約22公里,地形起伏巨大,氣候多變,不僅擁有眾多的超高速直道,還有更多的彎道——包括89個左轉彎和84個右轉彎。在賽道的最后階段,有一條長達2.6公里的直道,可以讓車輛充分展示其動力性能。
賽道沿著山勢而建,部分彎道的緩沖區域較小,且有山石和樹木遮擋視線,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車輛翻覆。此外,紐北賽道的路肩并不是隨意可以壓過的,只有熟悉賽道的車手才能分辨哪些路肩安全,哪些危險,否則車輛可能會因為過度彈跳而失控。不僅如此,賽道的不同部分路面狀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較為光滑,有的地方則較為粗糙,這就要求參賽車輛的懸掛系統和輪胎必須具備廣泛的性能,同時車手的駕駛技術也必須達到極高的水平。
正是因為紐北的危險性、高難度和復雜路況,讓這條賽道成為了測試車輛綜合性能的理想場所。全球的汽車制造商都會選擇在這里測試他們的產品。在賽道上跑圈速的過程中,車企能夠發現車輛的不足,并進行改進,這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小米SU7 Ultra的原型車在紐博格林北環賽道上創下了6分46秒874的圈速,這一成績使其成為了全球最快的四門車型。作為對比,蔚來EP9在2017年5月創下的紐北成績為6分45秒9,當時被認為是紐北最快的量產電動車。目前紐北最快的電動車記錄由大眾的ID.R(原型車)保持,其紐北賽道成績為6分05秒336。而最快量產車的記錄則由梅賽德斯-AMG ONE保持,紐北成績為6分29秒090。在量產四門電動車領域,保時捷Taycan Turbo GT此前以7分07秒55的成績成為最速車型,小米SU7 Ultra原型車也正是超越了保時捷Taycan Turbo GT成為了目前紐北最快的四門車型。
遺憾的是,在同一時間段在紐北測試的仰望U9由于遭遇爆胎,未能完全展現車輛的性能極限,計劃在11月繼續進行測試。
紐北刷圈的背后,是中國汽車如何走出去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未來一定還會有越來越多性能取向的車型推出,中國車企也將會頻繁出現在紐北賽道。
不過也有人會對中國車企扎堆紐北跑圈速持懷疑態度,認為營銷大于實際意義。但實際上,在中國車企前往紐北之前,這里就已經是全球知名的賽道了,并且海外車企也都熱衷于把原型車開到紐北跑圈速、做測試,不然小米SU7 Ultra超越的那些圈速成績都是哪來的?
其實除了小米、仰望,奇瑞、蔚來、領克等曾在紐北賽道上進行過圈速測試。跑圈速不僅是對產品性能的測試,更是中國汽車品牌向世界展示肌肉的機會。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走出去”到“走上去”轉變,出口量逐年增加,2023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車企的出海戰略,不僅包括整車出口,還涉及品牌收并購及技術出海。在全球知名賽道秀技術、跑圈速,也是中國汽車品牌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不僅能提升中國車企的國際知名度,也為中國汽車的全球化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新能源汽車最近在歐洲市場也遇到了一些政策上的挑戰。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結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并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這項決定預計將在10月30日的《歐盟官方公報》中公布,并從10月31日起正式實施。
在這次反補貼稅的征收中,不同的中國出口生產商面臨不同的稅率。比亞迪的稅率為17.0%,吉利為18.8%,上汽集團則高達35.3%,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征收20.7%的關稅。特斯拉在提出個別審查請求后被征收7.8%的關稅,而不合作的公司則將面臨35.3%的關稅。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表現依然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27國的純電動汽車總出口量約為222,000輛,相較于2023年同期的近260,000輛,下降了14.6%。然而,2024年9月,中國汽車品牌向歐盟27國出口了60,517輛電動汽車,同比大漲61%,達到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車企更應該抓住機會,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實力和進步。通過在歐洲市場的積極布局和技術創新,中國車企正在逐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未來,隨著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愿意為高品質的中國汽車支付更高的價格。這不僅是對中國汽車技術進步的認可,也是對品牌價值提升的體現。因此,中國車企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展示自身實力和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機遇。
到時候想買我們的車,那就只有三個字:得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