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共16條,包括四方面:明確公共服務和"網號""網證"等概念;明確公共服務的使用方式和場景;強調公共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平臺的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明確公共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平臺違反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法律責任。
其中,"網號"對應自然人身份信息,由字母和數字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網絡身份符號。"網證"是承載網號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網絡身份認證憑證。
根據《征求意見稿》,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證件的自然人,可自愿向公共服務平臺申領網號、網證。不滿十四周歲的自然人需要申領網號、網證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申領。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需要申領網號、網證的,應當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監護下申領。
第一財經記者今日體驗發現,申領"網絡身份證"的有效法定身份證件包括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居住證、臺灣居民居住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中國公民普通護照(華僑)。經過手機識別有效法定身份證件、人臉識別、關聯手機號、設置網絡身份口令等步驟,即可成功申領。
此次統一簽發"網號""網證"的原因,據起草說明解釋,系國家組織建設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旨在建成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能力,為社會公眾統一簽發"網號""網證",提供以法定身份證件信息為基礎的真實身份登記、核驗服務,達到方便人民群眾使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推進網絡可信身份戰略的目標。
"網絡身份證" 的申領并非強制,《征求意見稿》鼓勵互聯網平臺按照自愿原則接入公共服務,用以支持用戶使用網號、網證登記、核驗用戶真實身份信息,依法履行個人信息保護和核驗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的義務?;ヂ摼W平臺接入公共服務后,用戶選擇使用網號、網證登記、核驗真實身份信息并通過驗證的,互聯網平臺不得要求用戶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用戶同意提供的除外。
目前,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處于試點階段,已上線試點APP和場景共67個,包括部分政務APP和互聯網APP,如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中國鐵路12306、淘寶、微信、小紅書、QQ等。其中淘寶、微信、小紅書的應用場景主要針對異常賬號用戶身份重新核驗,第一財經記者今日體驗發現,正常用戶登錄或注冊微信、QQ、淘寶時,暫未顯示國家網絡身份認證的登錄方式。截至發稿,上述互聯網平臺暫未對試點情況進行回應。另外,記者登錄航旅縱橫,選擇網絡身份認證登錄方式后,需要綁定手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