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技術變革劇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一個開放協同、繁榮共進的生態愈發重要。
今天,我們推出《小企業·大能量》欄目,聚焦加入聯想星辰計劃的優秀企業,展示它們在AI時代浪潮中突破創新、勇毅前行的故事。我們也期待,更多中小企業加入聯想星辰計劃,在不斷“向新的生態”中穿越發展周期、釋放自身潛力,推動產業革新。
AI創業的成功范式,不只局限于大模型。
2024年,Cursor的爆紅成功帶火了AI編程賽道。Magic、Replit、Poolside等新生代AI編程公司估值陸續突破10億美元,AI編程成為了全球趨勢性機會。
但在國內市場,被長期看好的產品還并不多,硅心科技(以下簡稱aiXcoder)算是目前跑得最快、受到資本青睞最多的AI編程創業團隊之一。
在最近舉辦的“聯想新商業創新生態路演”第二季中,aiXcoder被評選為TOP 10項目,成為了聯想生態中的新星。這不僅彰顯了aiXcoder的技術創新力,也緊密貼合了聯想中小企業業務群,一直以來陪伴客戶成功、與客戶攜手共進的承諾:通過提供全方位、高品質、一站式的服務,高效陪伴成長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發展,與創新企業共成長。
“在AI編程這個領域,自研代碼大模型的其實很少。”在aiXcoder COO李力行看來,在AI編程這個垂直領域,自研代碼大模型的能力仍然是硬壁壘。
AI編程風起時
作為數字化時代生產力提效的地基,AI編程的“風”很大,國內創業卻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國內外開發市場差異較大。國外獨立開發者、小微企業的開發需求更多,對通用型產品的付費意識較強;國內則以企業級系統性開發為主,toB市場機會更多。
第二,AI編程是一個看似解放生產力,實則很難進行市場定位的賽道。究竟是輔助專業開發還是向下沉普及,以輔助能力還是全生成能力為主,模型是自研還是調用,這些都直接決定了一個產品的天花板。
aiXcoder能夠脫穎而出,源于其深入而極致的技術自研和大模型領域化應用落地能力。
aiXcoder孵化自北大軟件工程研究所,從2013年就在李戈教授帶領下開始研究如何將深度學習應用于代碼生成和代碼理解,并于2014年發表了該領域在全球范圍內最早的paper。2017年,手握硬核技術成果的他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讓孵化成果走向市場,成立aiXcoder。
彼時,走在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的公司還是Google。當時市面上,還沒有出現一款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化編程工具,而aiXcoder第一時間做出了代碼補全生成的插件,并一直在跟隨技術環境的發展迭代自研模型。
李力行回憶道,2022年,在ChatGPT的風口未到來之前,大家對于AI的技術方向存在爭議。“ChatGPT發布后,對我們AI編程領域來說,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aiXcoder當時就已經做出了國內第一個百億級參數的大模型,用于支持自然語言描述的方法級代碼生成。
直到2023年,他們順利地邁入了商業化階段,開始接觸金融、軍工、航天、科技等支柱型產業的軟件開發團隊。
“我們意識到這些企業應用AI編程一個最重要的訴求,就是代碼大模型必須私有化部署。”為了確保數據隱私、代碼資產的安全,開發團隊的效率工具、AI生成能力也要實現本地定制化,很難用云端的產品寫代碼。這些企業對編程技術的嚴格把控,是AI編程走向商業化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填補生態的缺口
在一個市場想象力極高的賽道,智能涌現的結果,需要更多生態力量共同推動。
在AI創業的時代,李力行明顯感受到,大家的競爭意識變得越來越良性。
數據差異和垂類模型導致,像aiXcoder一樣的AI服務商更善于能力聚焦,但與此同時,企業需要的肯定是全面AI化。因此,比起創業者們的單打獨斗,協同生態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需要。看到了這一點的產業巨頭,比如聯想,正在努力推動著生態的建立。
過去兩年間,aiXcoder一直通過聯想“星辰計劃”和聯想生態產生鏈接。結緣于星辰計劃,李力行坦言自己對聯想的前后印象產生了巨大變化。在和聯想商業生態團隊產生聯系以前,他只知道這家企業是“中國之光”,但完全沒有想到,聯想會如此看重初創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