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堆書,孩子不愛讀?面對茫茫書海,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昨天,靜安父子閱讀聯盟發布2025冬季閱讀推薦書單。滬上兒童文學作家們表示,給孩子選書,要契合時代發展,也要幫助和鼓勵他跳出知識的“舒適區”。“利用寒假,一氣呵成地閱讀,能幫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據了解,本次冬季閱讀推薦書單共推薦了35本書,閱讀對象涵蓋幼兒園至高中學生,以及家長和教師。
采訪對象供圖
約9成家長面臨“選書難”
在今年第29個世界讀書日前,新華社瞭望智庫曾發布過一份《中國兒童閱讀能力調研報告》,對我國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現狀與家長需求進行了研究分析。調查顯示,我國3到12歲兒童年均閱讀14.68本書,近半家長認為孩子閱讀興趣不足,約9成家長面臨“選書難”。兒童閱讀興趣、閱讀成就感偏低,而家長作為關鍵的兒童閱讀引路人,在實施閱讀引導的過程中普遍面臨選書難、不了解孩子真實閱讀水平、難以準確評估書籍閱讀難度、擔心網絡短視頻等內容影響孩子閱讀興趣等困境。
而且,兒童喜歡閱讀的書籍類型與父母期待孩子閱讀的書籍類型存在較大差異。兒童更偏愛閱讀漫畫書、繪本類,童話、寓言故事類和科幻科普作品類,而父母卻希望孩子加強文學名著類,詩歌、散文類,習題類等類型書籍的閱讀。
在思考中提升閱讀深度
“閱讀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挑戰自己知識區之外的書籍。”中福會發展研究中心師訓部主任趙小華說,“三年級以上小學生的閱讀速度應達到每分鐘300字。這一標準為小朋友的閱讀訓練提供了清晰的目標,幫助他們衡量自己的閱讀水平,引導其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練習,逐步提升閱讀速度。”
結合寒假書單里的適合四五年級小朋友和初中生閱讀《九歌》一書,趙小華鼓勵說,孩子們應該挑戰這類看似厚重、有難度的書籍。“當你利用寒假大塊的時間、集中精力讀完一本大部頭,往往能消除你對大部頭書籍的畏難情緒,激發挑戰閱讀難度的信心。”
趙小華老師正在為孩子推薦《九歌》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攝(下同)
趙小華還建議,家長選書時,可以選取不同類型書籍,幫助孩子提升綜合能力,“比如,《九歌》文字優美,無需刻意抄寫好詞好句,小朋友可在閱讀過程中自然提升文字鑒賞能力。《追蹤松塔的爸爸》包含生動故事、科普知識和環保概念,能拓寬小朋友知識面,鍛煉他們理解和整合不同類型信息的能力。《想象未來的孩子》作為科幻書籍,可激發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他們對未來問題進行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思維能力和閱讀深度。”
讓閱讀和寒假生活連接
“要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是,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增長,家長們制定的書單卻越來越功利化。”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陳小文擔心說,隨著年齡增長,閱讀的時間更容易被“擠壓”,所謂“有用”的閱讀可能會讓孩子丟失閱讀的興趣。“為孩子選書,盡量和家庭生活有所關聯。這樣的書可以是和孩子的某些經歷相似,或者可以解決孩子當下的某些疑問,比如,對大自然的探索等。今年推薦的很多書目,家長和孩子不僅可以讀,還能與寒假生活相連接,延伸出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活動。”
陳小文老師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跟著書本去旅行”
在今年寒假的書單里,日本繪本作家三浦太郎創作的《一起來搭攀爬架!》是一本充滿想象力的游戲書。他把幼兒園經常開展的建構游戲融入書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可以將這本書作為指導書,充分利用家中已有的積木、磁力片等玩具,和孩子一起玩一玩。
《藏在家里的照相館》是一本充滿懷舊風的繪本,一個老式的膠卷照相機記錄下了一家四代人溫馨而又美好的生活畫面。“春節很快就要到了。家長和孩子也可以用手機、相機拍一拍全家福,用影像的形式記錄下溫馨的場景;或像書中的爸爸一樣,找一找家里的老相冊、老照片,和孩子聊一聊我們的家庭故事、孩子的成長故事。這也是一個讓心與心靠得更近、讓親情在彼此之間流動的交流。”陳小文說,從一本書延伸出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更多時候,需要家長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給孩子以豐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