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教育常識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什么談回歸,說明我們許多教育行為離常識越來越遠了,比如,被約束的課間十分鐘,被擠壓的睡眠,“跑不起來”的體育課,等等。當前,兒童青少年心理精神問題頻發,大家都在追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想光照不足、運動不夠、睡眠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回歸教育常識,科學認知兒童身心腦發展規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需要補上這堂大課。
下面我們來談談兒童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方面科學常識。
我們知道光照對孩子的影響嗎?
不少學校,學生是披星戴月的進,戴月披星的出,常常出現光照不足現象。我們都知道光是生命的基礎,光又是怎么影響人生命的呢,尤其對成長發育中的兒童到底有什么影響?
不久前,我看到一則報道,說日間光療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夜間光暴露過度則可能誘發抑郁情緒。我在采訪我國光調節腦功能領域的專家暨南大學研究員任超然時,他重點談了光對生命的影響。他談道,在北歐等每年冬天有長期極夜現象的地區,不少居民出現抑郁癥狀,春夏好轉。研究發現,這種季節性抑郁與光照時間減少直接相關,后來通過白天對這些患者進行強光照射(光療)可改善其抑郁癥狀。后續研究還發現,光療不但能緩解季節性抑郁患者的癥狀,也對包括重度抑郁、產后抑郁、雙相障礙抑郁等多種類型抑郁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光不僅有以上作用,其作為晝夜節律的“調節器”,參與了人類的睡眠、體溫、激素分泌、代謝等生理發育全過程。人類的進化漫長而曲折,在這個過程中,生命體逐漸發展出一系列受光調節的神經生理功能。隨著腦科學研究不斷深入,讓我們了解了許多光的神經機制。
光照可以提升記憶功能,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大腦內存有一條“視網膜—外膝體—連結核”通路,位于丘腦的連結核可與包括海馬在內的邊緣系統互連,光照(光療)可通過激活該通路來增加連結核內細胞的活性,增強海馬功能,最終提升空間記憶能力。除了調節情緒和記憶外,光還可以通過視網膜影響腦,進而影響肝臟等生理結構的發育,這也是為什么要增加兒童戶外運動時間的重要原因。
夜間光暴露過度,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許多如血清素、多巴胺、褪黑素等神經遞質和激素的分泌具有晝夜節律性,日間光照不足或夜間光暴露過度會干擾生物鐘,進而影響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褪黑素就是一種受光照調控的重要激素,通常夜間大量分泌,而光暴露過度會導致其分泌紊亂,影響睡眠質量,進而損害大腦的認知功能。
不僅如此,夜間光暴露過度還容易引起抑郁、肥胖、長不高、視力下降等問題。
正確光照對神經細胞可塑性有積極影響,可調節情緒、提高腦的認知功能。研究證實,大約持續6—8周的日間光療能達到緩解抑郁情緒、提高認知功能的目的。光療使神經元的突觸連接不斷調整和重塑,神經網絡逐漸優化,與學習記憶、情緒調節等功能相關的腦區,如前額葉、海馬體等神經活動增強,進而促進腦功能在多方面改善。
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注意兒童光照環境?
讓孩子每天接受適量的陽光照射,建議6歲及以上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進行1小時的戶外活動。
注意晚間“光照殺手”,睡眠應關燈和拉嚴窗簾。
避免晚間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減少藍光刺激,按時睡覺。
我們知道睡眠對孩子的影響嗎?
晚上睡得好嗎?是我經常問孩子的一個問題。睡眠問題可以直接反映孩子的心理精神狀態,睡眠比成績更重要。《教育家》雜志“腦科學與教育”專欄上,發表了很多篇關于睡眠的文章,我曾經與許多研究腦科學的專家就睡眠問題進行探討。為什么睡眠如此重要呢?因為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不僅影響身體發育,嚴重者還將影響認知發展。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的精神心理狀態,睡眠就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讓孩子多睡一會兒,讓孩子養成良好睡眠規律,讓孩子睡前少玩手機……很重要。
睡眠不足降低免疫力。對于睡眠我自己有深切體驗,只要一段時間因工作忙睡眠質量不好,免疫力馬上下降,就會感冒發燒。相關研究人員做了實驗,實驗者讓所有受試者先睡一天,第二天讓第一組睡三個小時、第二組睡六個小時,然后在受試者鼻子上點感冒病毒,結果第一組免疫力明顯降低,約50%的人患上感冒,睡眠達到六個小時的只有18%的人患上感冒。可見睡眠跟免疫系統有直接關系。
睡眠不足會降低反應能力。神經科學家洪蘭在第二屆腦科學與教育國際論壇上談到一個實驗:實驗人員先讓所有的受試者睡滿8個小時,然后開始實驗,第一組三天完全不睡,第二組每晚睡四個小時,第三組每晚睡六個小時,第四組每晚睡八個小時,堅持兩周后進行反應力測試,當銀幕出現光點要受試者盡快按鍵時,第一、二、三組反應都變慢,甚至沒有反應。可見,睡眠直接影響反應能力。
睡眠不足可能導致抑郁。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如身高、體重、視力等發育,還會造成免疫力低下、代謝紊亂等問題。不僅如此,睡眠不足還與兒童情緒障礙、焦慮障礙、雙向情感障礙、抑郁之間存在顯著關聯。挪威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對795名6歲兒童追蹤研究時發現,失眠癥狀會增加兒童出現行為障礙、抑郁癥、社交恐懼癥的風險,研究還發現睡眠障礙與精神病癥狀之間存在隨時間變化的雙向相關。
睡眠不足嚴重影響記憶。德國呂貝克大學進行了相關研究,實驗者給高中生布置一項英語和德語單詞的學習作業后,一組高中生整晚沒有睡覺,另一組正常睡覺。48小時后,實驗者測試學生詞匯記憶情況,發現無睡眠組學生平均遺忘率達15%,而正常睡眠組基本不忘。相關腦成像研究發現,大腦在睡眠過程中會進行記憶再激活,并進行重演和重組。人在睡眠狀態下,大腦仍處于工作狀態,睡眠可以整理和鞏固我們清醒時學習的資料,而睡眠剝奪和不足,則會嚴重影響記憶的鞏固,導致學習記憶效果變差。
長期睡眠不足對大腦的影響是什么?
長期睡眠不足不僅影響記憶,還會讓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大腦發育,導致認知功能下降。
長期睡眠不足影響皮質醇應激激素分泌,增加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風險。
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
青春期相較童年期,褪黑素分泌要晚約兩個小時,到晚上九、十點以后才會分泌,所以青春期孩子愛熬夜,要到晚上十一點以后才會睡,學校上學時間應盡可能延后一些。
我們知道運動對孩子的影響嗎?
近些年“小眼鏡”“小胖墩”問題廣受關注,體育課也常被認為是“副科”,學生運動不足現象很常見。教育部出臺政策明確要求“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兩小時,每天保證一節體育課,另外課后再鍛煉一個小時”。當前,將每天一節體育課扎扎實實落地,是每所學校的重要工作。
運動對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十分重要。研究證實,兒童在運動二十分鐘后,大腦血液流動明顯加快,腦神經的活動不斷增強。
芝加哥某高中通過實施著名的“零時體育計劃”,不僅提高了學生體能,同時還提高了學習成績。該中學每天早晨大約7點10分讓學生到校開始跑步、做運動,運動程度要達到學生心率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之后才開始上課。剛開始,家長們并不愿讓孩子早起去學校跑步,結果一學期下來,學生的閱讀、理解、記憶等能力明顯高于其他學生,就連打架都減少了,肥胖率降到了3%,而美國2020年兒童肥胖率約為19.3%。
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增加意志力、耐挫力,也能促進學習。其與學習到底有什么樣的關聯?
運動可以增強注意力、提高記憶力。運動可以改善樹突棘的可塑性和神經元活動,可以改善軸突髓鞘化,當運動時可以激活腦神經網絡的可塑性,這有助于改善學習記憶功能,增強注意力。
運動可以調節情緒、增強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體育活動可以增加兒童大腦分泌內啡肽、血清素等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可以讓人產生愉悅感和放松感,當孩子情緒低落或者感到緊張時,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幫助他們放松心情,減少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問題。
運動可以提升大腦的抗壓能力。研究發現,體育鍛煉能讓兒童的大腦更好地適應壓力環境。例如,經常運動的孩子在考試等緊張、壓力情境下,大腦能夠更快地調節自身狀態,避免因過度緊張而出現大腦“空白”情況,使他們能以更從容的狀態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源。
通識意義外,開展體育活動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