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全球總部宣布,將關閉在華常州工廠,該工廠年產能約為13萬輛,占日產在華總產量的10%左右,該工廠的生產工作將轉移至東風日產的其他工廠。
(圖源:新華社)
6月24日,日產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日產回應稱,基于整體戰略和商業環境的變化,東風日產對內部產能和資源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更好適應企業轉型發展。公司將在確保現有燃油車型產能的前提下,投資超100億元加大對于新能源車型的產線布局和研發,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車企紛紛裁員 行業動蕩凸顯
2024年以來,車企裁員消息頻發,截止到5月28日,今年以來,整車車企及汽車零部件企業裁員越5萬人。目前,新能源汽車強勢搶占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傳統汽車制造企業銷量下滑繼續轉型,造車新勢力與內燃機霸主都面臨著人員優化與人才缺乏的雙重困境。
4月,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員10%,約有1.4萬人被裁,這一數字成為2024年全球汽車行業裁員人數峰值。截至6月17日,據特斯拉最新“所有人”郵件列表數據顯示,目前特斯拉全球員工總數為12.1萬人,公司員工數量已削減14%,遠超預期。有消息稱,特斯拉此次裁員比例可能會達到20%。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集團也在3月宣布,鑒于汽車行業目前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競爭壓力,將繼續在整個組織中作出必要的結構性調整,以提升工作效率并優化成本結構。
根據媒體報道,繼解雇了美國400名技術工人和軟件工程師之后,Stellantis又與意大利工會簽署了進一步自愿裁員協議,將在意裁員人數升至3000多人。
美國史上最大IPO之一、融資規模達1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生產企業Rivian Automotive今年也開啟大規模裁員,在兩個月時間內進行了兩輪裁員,累計裁員人數達11%。
5月1日,大眾集團宣布,計劃通過削減德國行政人員規模來改善業績。為此,大眾集團將向提前選擇離職的員工提供9億歐元(約69.95億元人民幣)的巨額離職獎勵。
(圖源:大眾汽車官網)
今年5月,裁員風吹向國內車企。
據21世紀財經報道,理想汽車內部正在開啟一輪涉及5600名員工的人員優化調整,其中銷售服務運營部門優化超過400人,智駕團隊將縮減到1000人以內,招聘部門從原來的200多人縮減至40-50人。相關信息顯示,理想汽車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
前不久,廣汽本田在生產員工中征集自愿離職人員,已有約1700人應征,占到合資公司總人數的14%。今年1~4月,廣汽本田銷量為14.16萬輛,同比下滑19.01%。
近期,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也被曝出即將進行人員優化。一份“一汽大眾佛山公司計劃減員情況匯報”內部文件顯示,由于富余人員700多人崗位難以繼續安排,一汽大眾公司擬從2019年7月入職至2024年7月勞動合同期滿的690名員工中計劃選取績效排名較后的565人,不再續簽勞動合同并給予經濟補償。
除了整車企業,包括博世、大陸、采埃孚在內的多家汽車零部件巨頭近期也紛紛公布了裁員計劃,其中,采埃孚大規模裁員1.2萬人,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分別裁員7000人和1200人,法雷奧也裁掉了1150名員工。擁有6000名員工的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更是大手筆裁掉三分之一的員工,共計2000人。
利潤下降 車企處境艱難
全球汽車行業大范圍裁員可以看出,當前車企及汽車零部件企業處境不容樂觀。從數據上看,大部分主流汽車廠商都實現營收增長,但從凈利潤上看,卻有很多企業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