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場之外因素帶來的挑戰,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這個時代全球科技和商業潮水的走向。
不久前,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向多名中國國內開發者發送郵件稱,將限制部分地區API服務(應用程序接口服務)的使用。從芯片戰爭開始,這種交織著市場之外多重因素的競爭,終于還是蔓延到了人類科技最前沿的AI(人工智能)領域。
由于上述限制,不少中國開發者的工作或受到影響。包括智譜、通義千問、文心一言在內的許多國產大模型廠商們紛紛抓住機會,宣布推出免費、遷移輔助等措施,爭搶這批回流的開發者和創業者。
國產大模型及時頂上,解決了很多開發者和創業者的燃眉之急,也使得國產大模型獲得了更多的客戶。但必須看到,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過去,在許多科技板塊,我們也曾被迫開始自力更生,這激活了中國企業的內生創造力。不久之前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Harmony OS NEXT(即鴻蒙星河版)面向開發者啟動Beta版發布。這被人們稱為“純血鴻蒙”。它基于鴻蒙內核,不再兼容安卓開發的APP應用。由此,鴻蒙成為了IOS、Android之外的新操作系統生態。從2019年遭遇限制、谷歌宣布暫停與華為部分業務往來開始,從“備胎轉正”到“純血鴻蒙”,華為鴻蒙系統走過了異常艱難的5年。
華為能夠完成純血鴻蒙的進化,其根基當然是任正非在2012年時高瞻遠矚、未雨綢繆。但是,鴻蒙絕不是閉門造車的產物,在研究和版本迭代過程中,華為同樣吸取了來自全球的技術革新和員工智慧。
在人工智能的賽道上,這一點更為重要。從ChatGPT誕生開始,生成式AI技術的核心就是開源、開放和涌現。它的技術內核從來不是封閉,而是互動和交流,是在大量交互中迭代進化出新的技術可能性——用OpenAI研究人員的話說,偉大不能被計劃。
當然,沒有中國市場的OpenAI必然要錯過很多生態和應用創新的啟發。但相比之下,我們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還是更大一些。從目前來看,我們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面依然擁有龐大的市場優勢,也有著諸多市場應用創新的加持,這也是中國能夠成為美國以外全球第二大人工智能產業中心的關鍵所在。但我們仍不得不承認,這一輪人工智能革命的技術變革引領者,依然是以OpenAI為代表的美國硅谷公司們。即便是我們最前沿的AI公司,當下仍以追平ChatGPT為目標,而且現階段想要超越幾無可能。
就此而言,在生成式AI這個本就是全新的領域,我們還能繼續復制鴻蒙的成功嗎?目前還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而且,即便是鴻蒙,在落地層也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解決,比如,如何與主要應用適配、生態能否建立等等。而且,在這一進程中,所有基于操作系統生態的企業,也不得不面對一場新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博弈。
也正因此,自主可控的國產替代固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在外界環境日益封閉的情況下,想要打破來自外界的限制和桎梏,我們反而要更加強調開放創新的價值。只有保持與世界前沿的高頻次溝通,不斷推動開放,才能真正意義上建立基于自主可控的開放生態。
這是條艱難的道路,但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