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暗的歷史長河中,總有那些滿布星光的時代,引起我們駐足回望。正如19世紀的工業革命,激發了整個社會的澎湃,英國文學家狄更斯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來形容那波濤暗涌的年代。
將視線拉回到當下,此言同樣適用于越發激昂的汽車市場。隨著新能源浪潮的席卷而來,汽車產業已經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企業間的競爭,仿佛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激烈且殘酷。
多數合資車企在這湍急的激流中紛紛受挫,銷量下跌、市占率縮減如影隨形。2024年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量達到了807.3萬輛,同比增長5.7%。自主品牌份額猛增至56%,反觀合資品牌則承壓下滑,市占率甚至跌破了50%的警示線。
然而,在自主品牌的光環背后,東風日產卻是一股清流,作為主流合資車企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企業,它的累計批售28萬臺,同比增長3.8%;特別是在5月,單月銷量增長3.5%,遠超主流合資車企整體24.5個百分點。
不滿足于現狀,東風日產競逐著更高的目標。6月16日,隨著探陸兩驅6座車型的亮相,東風日產宣布整車產銷突破1,600萬輛,刷新了日系合資品牌的新紀錄。從2003年首臺日產陽光下線,到2024年的輝煌成就,東風日產僅僅用了21年時間便實現了輝煌的跨越。
在其21年的發展旅程中,東風日產實現了從建立之初便迅速盈利的勵志故事,到2005年銷售增長翻了近兩倍的傳奇,以及在全球經濟危機中逆行增長的壯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日產用15年的時間實現了1000萬輛的車產銷量,刷新了行業的紀錄;更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在此后6年時間里再攀高峰。
面對汽車行業的大變局,東風日產穩扎穩打,不斷蛻變,與時代共成長,而它的戰略布局和轉型策略同樣值得細細品讀。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的大潮一波高于一波,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受動力電池提質降本、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綠色出行理念的推廣等多因素的積極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實現了超預期的發展。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電動車的滲透率將在2025年突破40%,保有量將達到4000萬輛,成為全球汽車保有總量不可小覷的一部分。
著眼前沿,東風日產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新能源浪潮中加速電動化轉型,推出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產品和戰略規劃。東風日產在1600萬輛產銷達成之際,正式發布了“東風日產新奮斗·100行動計劃”,揭開了全面升級產品、品牌和研發的序幕。
在未來三年內,東風日產計劃推出至少5款日產品牌新能源車型,以擁抱正在增長的市場需求。在品牌層面,東風日產將創建“品牌管理委員會”,提升品牌的形象和市場影響力。在研發投入上,東方將成為加速新能源轉型和智能化發展的助推器。
實際上,這也是東風日產“GLOCAL新模式”的落地。這是一種結合全球化視野和本土化策略的新合作模式。這種“Glocal”模式不僅是日產77年電動化技術的完美傳承,更是立足中國市場,利用中國技術、速度和資源,推動新能源產品轉型的生動體現。
東風日產技術中心將作為“GLOCAL新模式”的重要支柱,以其18年的技術積累和在新能源領域的厚重實力,為東風日產電驅化、智能化貢獻力量。
品牌布局上,東風日產展現出了配合市場變化和趨勢的靈活性與韌性。它以日產、啟辰、英菲尼迪三品牌為戰線,構建了涵蓋燃油、純電、混合動力、插電混動到氫能源的全面產品矩陣。每個品牌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在品牌矩陣中發揮著自身的價值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