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對面的姚曙明,加入東風日產已經15年了。從東風日產經銷商體系到廠家體系,從區域督導到現在東風日產西南營銷中心總監,姚曙明親歷了東風日產多年來的發展,也正在“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營銷一線,親歷著東風日產的新能源轉型。
對話從東風日產剛剛達成1600萬輛說起。“1600萬輛代表著1600萬個用戶,以及背后的1600萬個中國家庭”。對姚曙明這樣的“老東風日產人”來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和責任。
東風日產第1600萬輛,對于工廠來說,代表著一輛探陸兩驅6座新級別車型的下線;對于日系合資品牌來說,是刷新了整車產銷速度新紀錄;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代表了東風日產是2024年的主流合資車企年累銷量中,迄今唯一同比正增長的企業。
但另一方面,合資車企正在中國市場上承受空前的壓力。其實也不光是合資車企,全行業都在承受前所未有的重壓。從財務報表來看,汽車行業整體利潤情況堪憂。2023年中國18家上市車企利潤總和還不足500億,2023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5%,低于整個工業企業5.8%的平均水平。而且情況還在繼續惡化,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4年1-4月,汽車行業收入30,742億元,同比增長8%;但利潤率持續下降到4.6%。
正因為背后站著1600萬用戶。不論市場再艱難,即使是面對全行業的不盈利,即使產業競爭進入“地獄模式”,東風日產也要在巨變中堅持轉型、尋求新生。
![東風日產:用過去1600萬輛成就未來新的榮耀](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626/093602B110.jpg)
在交談中,作為一線的營銷負責人,姚曙明沒有回避市場的壓力。言語之中,更多的是對這個品牌的一份執著和責任。
6月16日,東風日產在1600萬輛達成暨成立21周年之際,正式發布“新奮斗·100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東風日產將在產品、品牌和研發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此計劃是東風日產“GLOCAL新模式”的具體落地,正激勵著每一位像姚曙明這樣的東風日產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東風日產的“中方賦能”無法復制
明年初首款新能源車上市
早在4月25日,借北京車展舞臺,東風日產攜4款新能源概念車首發亮相,并帶來了“GLOCAL新模式”。東風日產計劃在未來3年推出7款新能源車型,車型包括轎車和SUV,動力涵蓋純電和混合動力。
相比此前的全球同步車型ARIYA和e-power電驅系列,東風日產此次是利用自身的技術儲備和中國的實際情況,按照日產全球造車標準的一次“更精準定位”。
將外方母公司的全球產品引入中國并進行本土化改進,是合資品牌的標準模式,而現在包括東風日產在內,更多合資車企針對新能源轉型,都在強化“中方賦能”甚至還開始反哺海外市場。
![東風日產:用過去1600萬輛成就未來新的榮耀](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626/09360211161.png)
那么東風日產的“GLOCAL新模式”,即融合global(全球)和local(本土)的經驗和優勢,打造“創新源自中國、銷售面向世界”的全新模式,跟其他合資車企有什么不一樣呢?
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可復制的文化優勢。
時光回溯到2005年,《東風日產行動綱領》發布,通過“一個團隊、一個信念、一種聲音”的理念,將合資雙方的優勢,以務實靈活和創新的姿態融為一體,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持久競爭力的獨特企業文化——從“合資”到“合心”,堅信不疑成為超越不同文化體系,融合不同文化沖突的基石,東風日產也成為中外雙方深度融入、合資合作的典范。
![東風日產:用過去1600萬輛成就未來新的榮耀](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626/09360551L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