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官宣與OpenAI的合作后,蘋果在中國的AI合作伙伴懸而未決。6月20日有媒體報道,蘋果已與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能等中國AI大模型公司會談,以尋求本地合作。截至發稿,百度、阿里、百川智能均未回應。
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在與百度文心大模型商談合作,稱蘋果將采取API接口的方式收費,百度當時并未回應。一位AI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蘋果與多家中國大模型公司都在談,不止這三家,但目前還未有最終結果。
6月11日蘋果在WWDC(蘋果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其AI戰略“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后,蘋果股價先抑后揚,在12日創下220.2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截至美東時間6月20日收盤,蘋果總市值達到3.22萬億美元,僅次于微軟,與英偉達并列第二。
一位手機業內人士對《財經》說,雖然蘋果面向公眾營銷的是“蘋果智能”這一比較寬泛的概念,但蘋果一直有自研的大模型。只是從圖像生成的質量來看,蘋果自研大模型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后續蘋果在機器學習官網上披露了兩個自研的基礎模型,一個是30億參數的端側模型,一個是私有云計算的云端模型,參數不明。如果還有這兩個模型無法處理的問題,蘋果選擇交給第三方大模型廠商。在美國市場,蘋果選擇與OpenAI合作。
蘋果將于幾個月后發布新機型,蘋果必須在此之前找到中國合作伙伴,否則無法向中國用戶提供完整的“蘋果智能”服務。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iPhone在中國的銷量下降近20%,在中國市場,iPhone已失去智能手機第一的位置,跌至第三,落后于中國競爭對手Vivo和榮耀。
截至目前,蘋果沒有披露在它第二大市場中國的AI合作計劃。據2023年8月實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安全評估,并履行算法備案等相關手續。為滿足合規要求,蘋果必須與已通過備案審查的大模型廠商合作。目前,中國有超過100款生成式AI產品通過審批。
從蘋果在海外的AI合作情況來看,接入蘋果也不代表高枕無憂。首先,蘋果不會與一家大模型廠商獨家合作。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righi在WWDC會后接受采訪時說,期待未來與其他AI模型的集成,比如谷歌的Gemini。此外,美國AI初創公司Anthropic也有望成為蘋果服務商。
其次,蘋果不會向大模型廠商支付費用。據媒體報道,至少在與OpenAI的合作中,蘋果沒有支付費用。研究機構CCS Insight數據顯示,2023年底iPhone全球保有量在13億臺。這一龐大的用戶基數讓蘋果在談判中可以掌握主動權。
而從大模型廠商的角度,接入蘋果的壓力也隨之而來。如此龐大的免費用戶涌入,需要負擔的算力成本也會大大提高,這很可能是一項入不敷出的生意。但好處在于在這一輪大模型競賽中率先占據用戶心智,也有機會將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
不只是蘋果,另一家海外手機廠商三星也在中國搭上了新的合作伙伴。今年1月三星宣布將百度的文心一言集成到Galaxy AI中,5月又加入了字節跳動成立的智能終端大模型聯盟,有望接入火山引擎的大模型服務。但三星在生態中的主導權遠沒有蘋果強勢。
對大模型廠商而言,打入“果鏈”是一項富有吸引力但也頗為艱巨的挑戰。而對用戶而言,“國內外大模型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前述手機業內人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