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華為Pura70系列沒上市的時候用戶們期待都很高,畢竟這是以往華為影像旗艦P系列的繼承者,結果上市后最大杯 Pura70 Ultra 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
按道理 Pura70 Ultra 在主攝進光量方面,既然做到了傲視群雄的水平,那么其夜拍性能也應該是最牛的才對,結果在極限暗光情況下竟比不過同樣搭載IMX989的 X100 Pro!
到了潛望長焦這邊,華為既然是長焦端計算光學的發起者,那么在這方面的算法底蘊應該最強才對,結果望遠也不行!那么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主攝不足解析
從上圖的華為官方進光量比較數據可以算出,Pura70 Ultra 這顆最大光圈值為F/1.6的主攝,其所搭載的索尼IMX989傳感器定制了RYYB濾鏡陣列。
具體計算式為:(3.2² / 1.6²)÷(2.44² / 1.78²)× 1.4 -1 ≈ 1.98
其中所涉及到的數值,除了 Pura70 Ultra 的主攝傳感器默認輸出像素尺寸和鏡頭光圈值外,還有海報中所對比之 iPhone15 Pro Max 的對應數值。
加上RYYB的感光增益后,便達成“以一敵三”的巨幅進光量優勢!
像RYYB偏色這種老生常談的問題就不說了,畢竟成年人的世界把握好取舍才是重點,所以問題僅在于華為這次為啥沒用好這么大的進光量?
畢竟就算和 X100 Pro 主攝相比的話,其進光量優勢也高達67.5%!結果到頭來“夜視儀”這個稱號,卻依然牢牢把握在藍廠手上?
在極限暗光環境下比拼的實際是算法水平和算力配置,因為這時候不開夜景模式(多幀合成)根本拍不出夠看的亮度和相應的細節。
而藍廠相較于華為,不僅有算力更強的處理器還多了一個“算力外掛”V3芯片,同時藍廠還有全新原像引擎和蒼穹夜景系統這兩大軟實力。
但詭異的是,華為 Pura70 Ultra 縱使和 Mate60 Pro+ 比拼極限暗光性能,也依然是比不過!這就不能用算力配置來解釋了,畢竟麒麟9010的性能還更強一些。
所以最終的解釋,要么是華為的夜景算法退步了要么就是IMX989沒調好 ,總之在這個本以為“穩操勝券”的地方翻車了,實在是不應該!
2,潛望不足解析
如上圖所示華為潛望鏡組的六枚鏡片,全都采用了“D-CUT”設計——也就是鏡片的上下兩端都被切掉了一部分,這就是華為潛望能做得那么薄之根本原因。
但這個能夠大幅減薄潛望模組的設計,實際上對解析力而言卻非常有害!因為鏡片一旦切除了有效部分之后,就會損失相應的光學性能。
這樣華為的潛望,就會面臨“畫質損失”和“雜光增加”這兩個光學難題;所以就可以看到,藍綠米旗艦在潛望鏡組的鏡片方面,全都不敢切除鏡片的有效部分!
如上圖所示,綠廠的雙潛望在首枚鏡片那好像有切除,但仔細看可以發現其切除的是冗余部分——早在 Find X2 Pro 上綠廠的潛望就有類似設計了,總體來說這三家都很默契。
至于傳感器這邊,假如說其為OV64B的裁切或者說就是完整的IMX858,那么在底的大小和有效像素量方面就全都對得上,最終這潛望傳感器到底用的哪一款至今依然是機圈之謎。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華為用的哪一款傳感器,就這個底只做到了90mm原生等效焦距那都是偏低的,畢竟別家最低都是100mm了!所以這華為到底玩的哪一套呢?
其實上面所說的那些,關于 Pura70 Ultra 潛望之鏡組和傳感器等問題,最容易理解之處就是原生焦距問題了——其最直接關聯的就是鏡頭光圈大小。
從光圈的計算式:F 值 = 鏡頭物理焦距÷通光孔徑 = 鏡頭等效焦距÷傳感器等效系數÷通光孔徑,可以知道影響鏡頭的等效焦距越短光圈值就越大。
所以華為將等效焦距做短的意圖就很明顯了,結合其7.14mm之業界排名第三的通光孔徑,最終便造就了遙遙領先的業界最大F/2.1潛望鏡頭光圈!
3,最終目的解析
通過上面所講到的潛望超大通光孔徑設計,結合 Pura70 Ultra 潛望長焦模組的超寬超薄身形(上圖所示),就可以完美解釋華為采用全鏡片“D-CUT”設計的用意了。
這是因為假如不將全部鏡片做“D-CUT”處理的話,那么對應這么大之通光孔徑——鏡組的圓形鏡片直徑也會跟著膨脹,到時候這顆潛望就會變得非常“粗壯”!
有趣的是這套解釋也適用于 P60 Pro,如下圖所示其潛望也采用了全鏡片“D-CUT”設計,結合數值小一點點的物理焦距和通光孔徑,便造就了一樣超大的F/2.1光圈。
一路解析到這里,估計眼尖的已經知道華為到底在干嘛了,畢竟主攝和潛望的光圈值都分別創了業界之最!
其中主攝是通過較短的22.5mm原生等效焦距,將最大光圈值拓展至F/1.6;反觀隔壁小米,雖然同為一英寸的底,但由于原生等效焦距為23mm,故其最大光圈值為F/1.63。
不管怎樣,這個主攝光圈值加上RYYB增益,結合潛望的超大光圈設計,那么華為追求的就是超大進光量!
而這個進光量優勢,就是華為這次主打的“風馳閃拍”功能之硬件基礎,結合華為新開發的 XD Motion 運動引擎和長短曝光機制(上圖所示),就構成了軟硬結合之閃拍體系。
華為這個閃拍是常駐拍照的功能,而且是后置三攝全都支持,用以捕捉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畫面;此外還設有一個專門的閃拍模式,用以拍攝難度更高的超高速運動場景。
從實際效果來看這個閃拍功能確實牛,雖然別家旗艦通過專業模式調整快門時間也可以達到差不多的效果,但從打開相機到抓拍結束的時間跨度而言華為這個功能明顯更實用。
總結:
其實華為 Pura70 Ultra 的主攝,除了極限暗光場景的表現不理想之外,并沒有其它明顯短板。甚至除了“風馳閃拍”功能之外,還有其它差異化明顯的亮點。
例如華為官方有宣傳的2500萬像素“高畫質模式”,該功能對于解析力的提升可謂立竿見影!還有其夜間壓高光的表現,也明顯優于綠廠和小米的超大杯旗艦。
只可惜,在潛望方面為了極限減薄華為大幅犧牲了鏡頭解析力,雖然其還有長焦微距和超大光圈這兩個亮點,但對比別家的“雙長焦”和“滅霸潛望”就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