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身邊總有這樣的聲音,一輛車最多開個4-5年,再多就不合適了!
因為年限往上走,要么就是貶值變得很離譜,要么則是維修維保的花費貴,一點都不劃算。
真是如此嗎?和一些業內人士聊了聊這個話題,他們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
關于這個問題,大家的一致結論是: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在扯淡。
因為同一輛車,不同人駕駛,所產生的結果完全不同。
拿我自己來說,因為職業自由的緣故,工作日也就送送小孩上學,周末帶孩子郊游。
一個月下來,頂多跑個1000公里,就這個里程數,路況還簡單,別說開5年了,10年問題都不大。
但換到其他人身上,就不一定了。
拿一個朋友來說,別說開4-5年了,我估計3年就得換車:因為它壓根就不喜歡開車,買輛車放在車庫,啟動的次數屈指可數。
然后這些年放下來,電瓶直接不能用了,其他部件也出現了問題。
有次下雨,地下車庫進了不少水,大家急急忙忙地跑出去挪車了,他甚至直接無視了這件事。
再想起這件事時,果不其然直接泡水了,別說繼續開了,維修的錢都能趕上新車了。
更有甚者,簡單是離譜的媽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每天開著車,就是瞎溜達:僅僅是今年五一期間,就跑了5000公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可以說中國的邊邊角角都跑到了。
最近看他發的圖,又在新疆自駕游,各種折騰。
當然,折騰也是有代價,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遭遇了各種意外。諸如被落石砸,輪轂受傷,玻璃碎裂——甚至天窗都被椰子砸過。
這輛車跟著他,可以說是戰功彪炳,傷痕累累。
考慮到這些千差萬別的情況,換車這個事,所以真的很難說。
當然,拋開個人因素不談,某段時間內的汽車,可能的確有點問題。
譬如在2006年前后時,一輛汽車開4-5年就換車,這個說法就很流行。
原因在于,這些階段的生產的車,真的有不少小毛病。
拿某個長輩的經歷來說,04年買的藍鳥智尊,當時的配置真的很高,諸如電動座椅、電動后視鏡…這些功能都有,在當時來說稱得上是豪華配置。
本以為能用很久,但很可惜開了5年左右,就出現了燒機油,加速乏力,油耗增加等問題。
最后,只能選擇無奈換車。
后來,有人07年的國產車,也遭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開到3年多的時候,就燒了發動機;4年多的時候,電瓶也隨之損壞;同時,也出現了異響這些毛病。..
本來就很想換車了,又面臨這些問題,自然很快就購入了一輛新車。
此外,車企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們會通過“明里暗里”的方式,讓大家快速換車。
當然,這個頻率不會像手機這么高,畢竟,新車的研發特別花錢。
一款全新的車型,期間的開發成本少說要幾億元的樣子,換代周期過快,他們也是不賺錢。
所以,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也會將汽車的換代周期穩定在5-6年的樣子。
當然,為了穩定銷量,每隔1-2年弄個小改款,加點配置什么的,以刺激當年的消費。
聽到這里,你是不是若有所思呢?
其實正是如此,很多時候,那些深入人心的概念就是來源于此。
很多商家都會采用這樣的策略來告訴你:什么樣的工作代表你,房子代表你,車子代表你,衣服代表你…
因為這樣或者那樣匹配身份的行為,所以,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會從眾——將那些更長時間的耐耗品,短時間就給替換掉。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精明,我們的消費觀念,其實都是商家算計好的,并且通過各種辦法灌輸給你。
最后,回到話題的開頭,拋開個人使用的習慣不談,為什么很多人認為,一輛車開個4-5年就要換了呢?
因為這個年代,我們已經不再是為了實用性而買車了,而是通過購買某些車,來證明自己——定義自己的階層和身份。
因為這種定義不會一步到位,需要時常更新。所以,如果你好多年都不換車,大家也許會質疑的能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以想換還是換吧,不要假裝如何抉擇更省錢。
因為真正省錢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買一輛車,開到它完全不能用為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