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頻頻釋放改革重要信號,強調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住房被重點提及。從多種因素來看,未來可期,而更多惠民政策的出臺,更加有利于安居樂業。
李云計劃今年買房,26歲的她來自農村,目前在三線城市打工。雖然收入還不太穩定,積蓄也不多,但好在現在有政策紅利助力,她還是萌生了買房的想法。最近李云一直在看房,在網上也學習了不少買房攻略,她打算先買一套小戶型的房子。
相比幾年前,房價是下降了,但是市場觀望氛圍還是很濃厚,“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對樓市影響不小。不過,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發現,這種心理在逐步被打破,在買房這件事情上,像李云一樣的購房者并不是個例,每天都有買房的人,他們不太糾結房價的短期變化,該出手時就出手。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則表示,今年利好政策不斷疊加,市場信心在逐步修復,剛需可以買房,但不建議投機炒房。
01 房市波動中買房
趙薔去年就買房了,今年3月份已經搬進了新家。 雖然去年房市波動比較大,但是她和丈夫還是拿出了多年積蓄,在北京六環外買了一套房。趙薔是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見過的這一輪樓市調整期出手的買房者之一。
“當初好多人都不建議我們買房 ,我們也是考慮了很久才下定決心,說一下現實的原因:我們未來很多年都要在北京打工生活,即使不買房也要租房,租房子一個月也要三五千元。我們買的房子月供不到一萬元。這樣算也沒有多支出太多, 而且即使不買房 ,錢可能也沒有那么容易存下來。“趙薔說。
“這樣雖然日子過得緊巴一些,不過以后還能到手一套房子。”趙薔說,房子可能會貶值,但是這么多年住的感受和幸福感是屬于自己的,一家人住在屬于自己的房子里,真的很幸福,也很有安全感。
CRIC數據顯示,5月份30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1081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較4月小幅微增,與一季度均值相比,增長23%。這也說明,樓市“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正在逐步被打破。部分核心城市開始回暖,市場預期二手房好于新房。
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表示,新政后市場整體表現是積極的,再加上5月份市場比4月份微幅上升,總體都釋放了回穩的信號,伴隨著政策一點點疊加,市場信心正在一點點地修復。現在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對剛需都比較友好,可以出手買房,但是不建議投機炒房。
丁祖昱預計,6月份恰逢房企年中沖刺節點,營銷力度勢必有所加大,加之“5•17”新政之后,核心一、二線城市相繼下調了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一線城市上海、深圳、廣州寬松政策再度加碼,預期6月份市場成交總量或將穩中有增,絕對量有望創年內新高,不過基于去年基數較高,同比應該還將延續降勢。
張雨也是記者見到的在本輪樓市調整期出手買房的購房者,總共花了28萬元在沈陽買了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樓上樓下加起來有八九十平方米,樓下建了地鐵站,交通很方便。“我現在每個月還房貸1000元左右,但我租房也要1000元以上。現在房價在跌,有朋友問我買房后后悔嗎?說實話我一點也不后悔,因為我當時買房也并不是投資,至于漲和跌,也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
“搬家搬得我心累。”李云對記者說,租房占到其總收入的40%,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間將近兩個小時不說,有時還面臨各種不愉快。“這種搬來搬去,讓我覺得顛沛流離。”她之所以決定要買房,跟租房的情感體驗較差有關。
02 購房壓力有所減輕
4月份末至今,從中央到地方房地產市場利好政策不斷,5月17日,央行“連發三箭”,降首付比例、取消利率下限,降公積金利率。目前,全國層面首付比例已降至歷史最低。
目前,不少城市下調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別至15%和25%,合肥、長沙、武漢、青島、濟南等二線城市也都調降了購房門檻,其中武漢首套房商貸房貸利率已調降至3.25%。
丁祖昱認為,當前,多數城市樓市還處于待調整階段,不過從5月份數據來看,整體市場延續弱復蘇,樓市信心正在加速重建。
現在各種政策利好頻出,鼓勵大家買房,不僅置業門檻低,而且有的城市針對購房者還有補貼和退稅。最近李云正在抓緊看房子,有不少中介和朋友也跟她說,每個月的租金再添點錢就可以還月供了,要不還得一年年地給房東打工。這進一步堅定了她買房的決心。
雖然李云收入不穩定,有時月入兩三千多元,有時月入七八千元,但好在隨著樓市調整,房價也越來越合理,加上兼職也有額外的收入,湊個首付和月供問題不大。
“我計劃買一個小戶型的房子,這樣自己壓力也不是很大,現在就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希望我能靠自己在這座城市安家。”她說。
趙薔也說,北漂這么多年搬了太多次家,而且有時還要配合業主看房,感覺隨時都有被趕走的風險,工作變動還要轉租,遇上正規、服務好的中介還好,倘若遇到一些不太友好的房東還會想方設法地扣押金 。
“等我們以后有了寶寶,搬家更麻煩了。”這也更加堅定了趙薔和愛人買房的決心,她回顧自己買房的經歷時說到:“租的房子再好也沒有歸屬感,趁著我們現在還年輕 ,‘上車’一套小房子,哪怕我們現在買得偏遠一些,裝修得很簡單也沒有關系,至少在這座城市我們有自己的家 。”
記者發現,現在房價的確越來越親民,有的地方幾萬元就能買一套房,特別是三、四、五線城市,首付幾萬元甚至零首付就能買房。有的地方購房有補貼,且著重向二、三孩家庭傾斜。
如浙江永康最近發布新政,針對首次置業群體,給予700元/平方米補貼,最高每套不高于10萬元,兩孩家庭每套補貼10萬元,三孩家庭每套補貼20萬元。加上一些地方出臺了契稅等稅費優惠,以及房貸利率下調,即使是多子女家庭,購房壓力也有所減輕。
03 政策利好不用焦慮
深漂圓圓也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月工資只有4500元,每個月房租加上水電費、生活費就要2000元,平時上班吃午飯會自己帶飯,偶爾也會點外賣,但不敢怎么花錢,晚上回家自己買菜做飯,買衣服、鞋子、包包基本都是網購性價比高的,從不追求大牌。
圓圓說,每個月光靠工資只能存下2000元,另外平時利用下班時間做副業,每月也有3000多元收入 。“現在我一個月能存5000元左右, 距離我買房又近了一步,我會繼續加油!”
與執著于存錢買房不同,作為從租房到買房的“過來人”,張雨則說,“其實,買不買房不用焦慮 ,買了不必后悔,不買也不必沮喪 ,買房畢竟不是我們活著的主要意義 ,自己生活的滿足、開心才最重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黨中央強調要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并且頻頻釋放改革重要信號,并強調注重從住房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上海交大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采訪時表示,希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在房地產改革領域會有不少重大突破,保障與市場關系的重塑最值得期待。
成都市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馮波表示,6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就已經明確了繼續研究儲備政策。從5月17日相關部門透露的信息來看,“市場+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應該有所突破。
馮波對記者表示,在加快構建“市場+保障”住房體系方面,房地產市場監管機制有望進一步健全,如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推進現房銷售等商品房基礎性制度改革,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等;同時,推進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的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諸多改革舉措意味著,未來還會繼續釋放大量改革紅利,房地產市場發展有望向好,并行穩致遠。且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等“三大工程”發力,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將會進一步擴大,惠及更多百姓。
特別是伴隨著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力度加大,更多的央國企進入保租房領域,以及相關制度的完善,未來租房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居住體驗。也許有一天,真沒有必要糾結于買房還是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