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出手機,掃碼付款”是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的動作,在我們今天享受著生活上的便利的時候,背后離不開強大的金融系統的支持。如今,電子支付對比傳統銀行渠道交易,產生出更多的用戶交易和支付數據,比如從海量的個人快捷支付交易,到銀行紀念幣、紀念鈔秒殺,再到雙十一、618搶購,傳統架構下的核心系統在應對海量客戶數據處理時,明顯缺乏彈性伸縮的能力,難以應對來自互聯網海量客戶和交易的挑戰,這也成為制約銀行業大規模業務發展的瓶頸。
在技術層面,金融核心系統需要具備靈活部署與動態擴容的能力,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爆發式增長的客戶量及業務需求。在業務層面,核心系統需要支持產品快速迭代創新,優化業務流程,促進以賬戶驅動的核算方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按產品管理的服務模式。因此,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的指引下,金融行業正加速推進信息系統向多節點并行運行、數據分布存儲、動態負載均衡的分布式架構轉型。這一轉型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金融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深刻變革的必然需求。將主機核心系統遷移到云原生平臺,成為金融業轉型的必由之路。
在這一趨勢的引領之下,業界的眾多客戶和廠商都開始實踐嘗試主機上云,也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和成果。12月20日,在由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和華為聯合舉辦的2024金融主機上云工作會議上,多家銀行機構、金融科技領域專家學者對這些經驗、成果進行了分享,并且共同探討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和挑戰,分享銀行核心系統云化改造實踐,為加速主機上云、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華為主機上云軍團CEO、混合云總裁尚海峰在會上分享,主機上云是一項顛覆性的工作,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軟硬充分協同,才可能解決這一世界級難題。“主機上云需要考慮服務器、網絡、存儲等硬件設備之間,以及硬件與云、數據庫、中間件、應用系統等軟件之間的配合,還需要考慮安全、運維、調優和工具等多方因素。”尚海峰將這一過程比喻成用磚塊替代一體化澆筑的橋墩。一體化澆筑的橋墩雖然很結實,但是無法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整。磚塊雖然靈活,但是穩固性要想跟一體澆筑的橋墩一樣,還需要云軟件來充當混凝土的功能,讓磚塊充分連接成有機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