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川觀新聞刊發《經濟大省挑大梁——2024四川經濟年終特稿》一文,聚焦2024年四川經濟運行發展情況,其中,關注了長虹新能源在智能制造方面迸發新動能的相關情況。
記者在文章中寫道:12月17日,四川公布今年前11月經濟運行情況,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縱觀全年,6.6%的增速來之極為不易:一季度同比增長7.1%,此后波動下行,7月當月增速僅為4.4%;關鍵時刻,一攬子政策推動觸底反彈,8月增長6.1%、9月增長8.4%、10月當月增長7.8%。
工業領域跑出的奮進曲線,是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的映射。四川GDP一季度同比增長6.1%、上半年同比增長5.4%、前三季度同比增長5.3%,盡管前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但三季度當季增速高于二季度、前三季度領先全國幅度高于上半年,釋放出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信號,彰顯了四川經濟發展的韌性。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保持一定經濟增速至關重要。黨中央要求經濟大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省委指出,今年全省經濟增長6%左右的預期目標,兼顧了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是具有法定效力的“任務書”,也是省委、省政府向黨中央、全省人民立下的“軍令狀”,必須盡最大努力完成。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不斷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迎難而上、團結奮斗成為昂揚全年的主旋律。元旦節后沒多久,省委、省政府舉行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國慶節后上班第一天,舉行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傳遞出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對此,記者分別從政策、目標、科技成果轉化、智能制造、科技創新以及國際競爭力等角度,全方位剖析了2024年四川省經濟運行情況。
記者來到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看到,從鋼殼投料到下線堆碼,所有加工環節全由機器完成,每分鐘可生產電池750只,效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以上。
據介紹,為突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長虹新能源對引進生產線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從做單機設備升級改造到自主開發單臺核心設備,再到自主研制整機生產線。2021年,長虹新能源成功研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速智能生產線,每分鐘生產750只電池,較2013年引進的先進生產線,生產速度提升25%。
“該生產線不僅實現了高端制造設備的國產化替代,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也更高,從外觀、結構、效率、自動化、精密程度等方面均可與全球一流堿電生產線媲美。”長虹新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長虹新能源還在部件、電芯、包裝三個工廠5萬平方米部署了一套5G(SA)+MEC 無線接入專網。構建了包括5G+MES 數采、5G+AI視覺檢測、5G+AGV自動運輸、數字孿生等多個數字化應用場景。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采集生產質量數據、監控生產設備狀態,實現了全生產線 工藝設備的智能化協同控制,進而實現對電池制造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通過打造5G+全連接數字工廠,長虹新能源生產效率提升10%,人效提升25%,制造過程廢損率下降30%-50%,質量成本大幅降低;此外,制造過程能力指數提升50%-70%,產品品質更加穩定;更重要的是,產品放電均勻性提升6%,產品批次一致性、穩定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