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時代的到來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智能駕駛技術正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在20萬元級別的市場中搭載了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將愈加明顯。
預計到2025年,部分品牌將把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引入10萬元級別的車型,而到2027年,L3級智能駕駛的市場覆蓋率將突破70%。這一切都預示著智能駕駛時代的來臨。
國產品牌的崛起
在國際市場上,國產品牌的智能駕駛系統究竟處于什么水平?面對Waymo、Cruise、Aurora和特斯拉等全球領先的智能駕駛公司,國產品牌是否能夠與之抗衡?
最近,德國權威汽車測試機構P3對全球各地搭載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進行了系統性評測,結果顯示國產品牌的表現相當突出,幾乎在榜單上“屠榜”。
P3測試結果揭曉
P3評測的核心是建立一個全面的智能駕駛評估體系,由70多名測試員和專家對多款車型進行了綜合打分,重點測試其城市智能領航功能。
令人驚訝的是,前11名的榜單中,國產品牌占據了8個席位,前五名全部由國產品牌包攬。問界M9榮登榜首,緊隨其后的是極越01、小鵬X9、理想MEGA和蔚來ET7。
自主研發的技術優勢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表現優異的國產車型,其智能駕駛系統幾乎全部為自主研發。
問界M9搭載了華為的ADS 3.0系統,極越01則使用了百度的阿波羅平臺,而小鵬X9、理想MEGA、蔚來ET7等車型也各自配備了自家的智能駕駛技術。
只有寶駿云朵的智駕系統是與大疆合作研發的。這樣的自主研發能力,顯示了國產品牌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強大實力。
激光雷達與視覺系統的結合
在智能駕駛技術中,國產品牌普遍采用激光雷達與攝像頭的融合方案。
華為、小米、理想、蔚來和小鵬等品牌都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激光雷達作為安全冗余,其探測距離更遠,能夠提前感知突發狀況,從而提升行車安全。
例如,華為的192線激光雷達在10%反射率下的探測距離可達180米,最大探測距離為250米,配合其他傳感器形成了全面的安全保障。
競爭對手的落后
在P3的評測中,極越01的得分為4.64分,遠超特斯拉Model 3的1.64分。這一結果讓人意外,顯示出百度的阿波羅智駕系統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得更加優越。
這樣的對比讓人不禁思考,海外品牌是否真的能在短時間內趕超國產品牌的智能駕駛技術。
未來展望
在電動化方面,海外品牌或許能在未來一兩年內實現趕超,但在智能化領域,國產品牌的領先地位并非短期內能夠撼動。
隨著國產品牌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它們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優勢將愈加明顯。正如過去幾十年中,國內品牌在汽油發動機領域的追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