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有讀者留言,認為拿D2000和龍芯6000比不公平。
誠然,D2000于2021年發布,龍芯3A6000于2023年發布,時隔兩年,拿兩款CPU對比,龍芯確實先天占優勢。
從裸CPU性能來看,根據網友GUEE在同一環境下測試,D2000的SPEC17 int rate1成績為1.93分,龍芯6000的SPEC17 int rate1成績為5.1分,由于單核性能差2倍多,拿兩款筆記本做體驗測試對比,長城筆記本會非常吃虧。
不過,鐵流對比的是市面上能夠買到的信創筆記本,比的是貨架產品。從各地采購公告來看,D2000依然是出貨主流。即便是聯想,在其產品手冊上有D3000的臺式機,但在筆記本方面,只有D2000,而且D3000的臺式機想要試用機,聯想說暫時安排不了。相比之下,龍芯6000的筆記本試用機可以幾天就到貨。
從聯想的產品手冊來看,筆記本依然是兆芯6000系列、D2000和龍芯6000,聯想還有一款KX7000的筆記本,貨源也很緊張,也拿不到試用機。
至于為何D3000有臺式機,卻沒有筆記本,聯想銷售的回復是D3000功耗偏高,目前不適合上筆記本。聯想銷售還表示,海光3號有臺式機,沒做筆記本的原因也是功耗偏高。打算等下一代產品把功耗降下來,再考慮做筆記本。
聯想是一家非常商業化的公司,不會因為你是自主CPU就歧視你,也不會因為你是引進洋技術就高看你。給它什么樣的CPU,聯想就做適合這款CPU的產品,客戶想要什么樣的電腦,聯想就賣什么樣的產品。
事實上,從這幾年國產CPU的發展來看,龍芯的迭代是最快的,從3A2000到3A6000每一代CPU都給人驚喜。
在3A3000時代,龍芯的性能只能說與友商打平手,考慮到軟件方面的短板,龍芯綜合體驗是不如友商的。
但到了3A4000時代,龍芯性能就略微領先大部分友商了,到了3A5000時代,能夠和龍芯比一比的只剩下鯤鵬處理器。
到了3A6000時代,龍芯在單核性能上已經追平10代酷睿,已經是一家獨秀。
相比之下,麒麟在信創筆記本的貨架產品依然是2021年的9006C,CPU核還是ARM公版架構。飛騰在信創市場的筆記本還是D2000,D3000聯想只有臺式機。
當然,D3000的單核性能相對于D2000實現了翻倍,就日常辦公而言也是性能過剩。美中不足的是CPU迭代的周期太長了,迭代速度和龍芯比偏慢。
明年的龍芯6600睿頻到3Ghz,SPEC17 int rate1 有望達到7.5-8分,SPEC06 int rate1有望達到66分,有鑒于英特爾13代酷睿SPEC17 int rate1也就8+分,英特爾最新一代CPU性能還降低了10%,等龍芯6600發布后,就有資格和英特爾、AMD坐一桌了。
接下來龍芯只要更新工藝,用LA864這款CPU核開發一款基于N+2工藝的8核CPU,綜合性能有望對標AMD 8845hs。
回歸標題,鐵流始終認為,CPU迭代速度是技術實力的體現。這里的迭代是指邏輯設計迭代,而不是一些廠商通過使用更好的工藝迭代,或者不改CPU核,只改外圍的擠牙膏式迭代。
具體來說,就是在使用相同制造工藝的情況下,依靠自身設計能力大幅提升CPU性能。只有掌握了這種能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