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集團的董事長曾慶洪最近發話了,他說:“你們要是想早點倒閉,那就早點降價,降得越多,價格戰越厲害。可別忘了,企業要是都不賺錢了,那還怎么給國家做貢獻呢?”此言一出,瞬間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其實,曾慶洪這話背后是有原因的。
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下,廣汽似乎遭遇了一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挑戰。曾經,廣汽以其“地球夢”發動機技術在汽車市場獨領風騷,旗下的雅閣、冠道等車型一度成為消費者的寵兒。然而,隨著新能源車型的崛起,曾經的熱門車型開始顯得力不從心,銷量急劇下滑,廣汽的市場地位也隨之動搖。
你看廣汽集團最近的銷售數據,下滑得有點厲害啊。5月份,廣汽本田銷量大跌41.3%,廣汽豐田也下滑了17%,就連最引以為傲的廣汽埃安也是大跌32.2%,整個廣汽集團的總銷量同比下滑了25.3%!這成績,讓人看了都捏把汗。
網友們如何看待這事兒?
對于曾慶洪的這番言論,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網友表示:“你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啊!過去你們合資車價格高得離譜,靠著外國大牌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市場變了,國產車崛起了,就開始抱怨競爭太激烈,要求不要那么“卷”?要我說,你們早就該醒醒了,別總是想著吃老本,得想辦法創新、研發新技術才行啊!”
還有網友表示:“廣汽集團這些年真是越來越不行了,看看比亞迪,人家在技術、價格和規模上全面發力,把廣汽甩得老遠。你們倒好,還在那兒高喊油電同權,想在新能源領域找到新突破口。拜托,市場都變天了,你們還在這兒慢半拍,怎么跟得上時代啊?”
更有網友直言不諱:“曾董事長,你經營不下去了就倒閉吧,把市場份額讓出來給其它國產品牌。別總把自己當盤菜,以為自己多重要似的。肉爛在一個鍋里對國家來說無所謂,但你們這種不思進取的態度,才是對國家最大的不負責任!”
放棄華為合作,錯失追趕機會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廣汽曾經也有在新能源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機會窗口。
2021年,當時華為還是一個汽車圈的新人,在是否將靈魂交給華為的爭議下,汽車行業有三家企業率先與華為進行了合作。其中,北汽極狐直接采用HI模式,而長安這邊僅以模糊不清地“聯合品牌”對外宣傳,但埃安與華為以“共同定義、聯合造車”的清晰定義,被認為是真正最深入的合作伙伴。
然而,好景不長。廣汽和華為剛簽署合作沒多久,廣汽埃安的總經理古惠南就在廣州車展上表達對華為的警惕。
一年后,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公開吐槽華為,“華為是比較大牌的供應商,雖然零部件質量不錯,但價格也是不受控的,與華為合作基本沒有議價能力”。
2023年3月底,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廣汽埃安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變更后華為將繼續以重要供應商身份參與公司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及合作。這意味著埃安和華為的聯合開發模式正式結束。
廣汽原來以為靠著油車和一步一跟的電動汽車雙保險也能穩穩當當,最難受的應該是急于合作的華為。可沒想,華為攜手產業伙伴塞力斯,讓整個車圈恍然如夢。
回頭再看,錯此機會,廣汽恐怕是夜不能寐。
如今,面對當前銷量、品牌全線下滑、市場競爭激烈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多重困境。我們不禁要問:廣汽能否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重拾昔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