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塊電池到一粒藥、從一塊鐵到一段鋼、從大國重器到鞋帽衣襪、從空天報國到文具零食、從精益生產到柔性智造……五年來,5G加速與工業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日前,我國首個深遠海油田5G基站在珠江口盆地成功投用,實現離岸150公里海上油氣平臺的信號覆蓋。
隨著我國海上油氣開發向深遠海挺進,海陸間通訊成為制約海上油田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的“攔路虎”。5G基站的投用,讓我國深遠海油田的石油工人用上了低延時、大帶寬、高速率的5G網絡。
5G超遠海陸主干傳輸鏈路的投用,極大增強了海陸信息傳輸能力和質量。不僅為海上員工辦公和生活帶來便利,同時,為海上油田數字化轉型和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賦能,助力我國深遠海智慧油田建設駛上“快車道”。
當前,我國海上油田智能化建設正在加快推進,“5G+安全生產”“5G+生產協同”和“5G+智能移動終端”等多個智能化應用陸續投用。5G應用模式廣泛推廣,讓海上能源生產享受到更多的信息技術帶來的紅利。
深入地下的5G網絡 讓礦山更安全更智慧
海上5G網絡的覆蓋讓生產更便利、更高效。而地下5G網絡的覆蓋,則讓井下的生產工人更安全、礦山生產更智慧。
在湖北,這家采礦企業地下接近500米的施工現場,擁有工號的“寶羅機器人”在生產線上進行巡檢作業。在地面的礦山管控中心,機器人操作手張劍通過5G數字平臺,遠程監控著這些機器人。
通過5G與AI圖像識別技術融合,這家采礦企業對生產區域143個重要點位,對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帽、安全帶佩戴等各類違規操作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報警,大大提升生產安全水平。
企業的數字化快速轉型,得益于當地通信網絡建設穩步推進。這兩家企業所在的湖北大冶市,已建成5G基站突破1000個,千兆寬帶覆蓋率已達到80%,實現城區、園區、鎮區5G網絡全覆蓋,行政村5G通達率90%。5G網絡的覆蓋為更多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搭建數字底座。
5G助力天府糧倉好“豐”景
從遠海到地下,5G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我國已經完成全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的5G網絡覆蓋。實現5G網絡覆蓋的農村,正借助5G物聯網技術從機械化向數字化邁進。
四川眉山市永豐村的種糧大戶齊加治正趁著初夏的晴好天氣,用植保無人機對水稻進行施肥作業。
在永豐村,從育秧、播種、灌溉施肥到收獲,水稻種植的各個環節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如今,村里正借助5G物聯網技術打造天府糧倉數字永豐大數據平臺,從機械化向數字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