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開始之前,黑馬先做一個調(diào)查:
在下面這兩個電池方案里二選一,大家會選哪一個?
6000mAh+100W有線快充
5400mAh+100W有線快充+50W無線快充
黑馬盲猜絕大部分朋友應該會選擇第一個選項,可能具體說不上為啥,但就覺得那600mAh的電池容量,要比無線充電有用一點。
無線充電這事兒吧,自從小米帶頭開卷這個“無線快充黑科技”之后,基本上就成了各廠秀肌肉的標配了,低端機可能還僥幸“逃過一劫”,但旗艦機誰沒有誰就是“小丑”。
現(xiàn)在甚至連中端機也開始卷起了50W無線快充。
無線充電是怎么火起來的
無線充電也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技術,主要基于電磁感應和磁共振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磁生電,電生磁”:
充電器中會內(nèi)置一個磁芯,外面繞有線圈,可以將電轉換電磁場,然后手機中也內(nèi)置一個接收線圈,接收電磁場后進行電路處理就可以轉化為電。
最先開始玩無線充電的是一個叫Palm的品牌,旗下2009年發(fā)布的Palm Pre是全球第一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不過因為特別小眾,所以知名度不高。
真正把無線充電玩出動靜的,還是果子——2017年的時候果子的iPhone8/8Plus和X開始支持無線充電,只不過果子的充電功率一直挺拉的,當時的無線充電功率只有5W/7.5W。
而國內(nèi)安卓這邊最先開始支持無線充電的是小米是金立的M7 Plus(2017年),當時號稱是支持15W無線充電,不過金立沒撐下去,配套的無線充電器也沒有上市。
4個月后(2018年初),小米推出了首臺無線充電機型小米MIX 2S(7.5W功率)。
不過使用無線充電會有一些問題,因為無線充電過程多出了一些步驟(比如電磁轉換),難免就會造成一些損耗,而這些損耗不僅會讓充電速度變慢,電容電阻等元器件還會帶來一定的發(fā)熱問題。
對于消費者來說,發(fā)熱忍忍還能過去,可這充電速度慢是真不能忍,畢竟這種硬控咱們活動范圍的東西,持續(xù)時間越長越讓人抓狂。
所以這個無線充電的功率,也從最初“功率不高但發(fā)熱嚴重”的5W/7.5W一路暴漲:2019年的時候小米9就首發(fā)了20W無線充電;2021年的時候,雷軍甚至已經(jīng)官宣了小米“200W 有線快充 + 120W 無線快充”黑科技。
眼看著這個無線功率都快“沖上外太空”了,2021年工信部出手規(guī)定——移動和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額定傳輸功率要求不超過50W。(這條規(guī)定在2023.5.30日被解除,功率限制提高到了80W)
被硬控了的無線充電,在這之后基本也就“萎”了:
就拿近期上線的這波機子來看,搭載無線充電的功率大部分也就是50W,只有部分頂尖旗艦比如小米 14Ultra、華為Pura70 Pro/Pro+/Ultra有搭載80W無線閃充。
但是大家也不太關心這個事情:華米OV四廠的Ultra里,OPPO Find X7 Ultra是50W無線、vivo X100 Ultra甚至只有30W無線。
誰在意呢?根本沒有人care……
無線充電到底誰在用?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無線充電實屬雞肋。
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兩種無線充電方式:座充和磁吸,有一個算一個,槽點都一堆。
比如這個iPhone最愛的背部磁吸,功率先不吐槽了,但是誰能告訴我,它和有線充電有什么區(qū)別?大家不都是拖著一個長長的尾巴,誰比誰高貴了嗎?
如果在價格相同,充電效率相同,發(fā)熱情況也相同的情況下,黑馬這種懶狗還是會選擇省去“插入”這個步驟的磁吸充電。
可無線充電它充電又慢,還老發(fā)熱,那我為啥要選這個和有線充電長差不多的東西?
圖源:網(wǎng)絡
座充就更絕了,它最大的問題是:充電的時候沒有辦法同時使用,如果要用的話,對使用者的腰腹力量要求可能有點高,畢竟撅著屁股彎著腰就為了點一下屏幕回個消息……
黑馬:太難了,八塊腹肌也扛不住啊。
而且對于手機離手三秒鐘就會自動焦慮的當代年輕人,座充差不多也是“史上最反人類”的設計之一。
想象一下:當手機還剩下最后10%的電的時候,你把手機放到了座充上,可是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隔幾分鐘就會忍不住拿起來回個消息,幾番拉扯之后——啊,這電估計今天都充不滿了吧……
好,肯定有人要說了,你用不習慣那是你的事情,無線充電在一些場合還是很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