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安全已是大勢所趨,未來網絡攻防,得AI者得天下。”2024年6月5日上午,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安全高層論壇暨北京網絡安全大會戰略峰會(以下簡稱“BCS大會”)上表示。
近年來,網絡攻防對抗烈度持續升級,網絡攻擊造成的損失日益嚴重。根據奇安信威脅情報中心發布的《2023年度APT報告》顯示,全球至少有80個國家遭遇過APT(高級長期威脅)攻擊。被盯上的政企機構或是業務系統被癱瘓,或是機密數據被竊取,甚至直接威脅國家安全。
齊向東指出,網絡安全防護人員數量和資源不足,使網絡攻擊防不勝防,也是當前網絡安全的最大漏洞。奇安信對大約100家萬人規模以上企業的告警處置情況調查顯示,86%的企業,網絡安全運營人員不到10人,對網絡告警的研判比例不足5%;13%的企業,網絡安全運營人員約為10-30人,對網絡告警的研判比例約5%-10%;僅有1%的企業,網絡安全運營人員超過30人,對網絡告警的研判比例達到10%以上。
“解決有限的安全資源和100%的安全追求之間的矛盾,要靠AI驅動安全。”齊向東認為,人工智能已帶來破解網絡安全主要矛盾、實現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飛躍的“核彈級”技術。
AI驅動網絡防護能力指數級躍升
“攻擊者突破安全防線有幾個階段,先突破單點設備、再突破防護體系。安全事件被發現后,還要想辦法隱匿蹤跡。”齊向東介紹,AI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已經可以覆蓋這幾個階段,并帶來網絡防護能力數十倍乃至上千倍的提升。
首先,在單點設備的檢測上,AI可以帶來安全能力十倍級的提升。通過人工來綜合分析研判設備產生的海量告警,很容易遭遇人員、精力短缺問題。這導致安全專家只能研判少量關鍵告警,超90%的告警被迫放棄,其中隱藏的大量真實威脅被忽略,攻擊者趁虛而入。人工智能依托算力資源和持續訓練后的研判能力,打破了人力資源和效率邊界,能減少90%的漏報,實現安全能力10倍級提升。
其次,在體系化防御上,AI賦能綜合分析和全局聯動,帶來安全能力百倍級提升。體系化防御的核心,是多種網絡安全設備的有機結合。由于不同產品之間的數據傳輸共享、相互訪問、遠程操作非常頻繁,漏報和誤報問題在這一階段呈現指數級增長。AI不僅可以知道在什么場景下、去調哪個接口、取什么數據,還能根據實際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瞬時激發各個設備的安全能力,將遺漏的威脅從10%降低到千分之一,達到安全能力百倍級提升。
其三,在溯源和反制上,AI依憑智能化、自動化,可實現響應能力的千倍級提升。單設備檢測疊加體系化防御,仍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可能有千分之一的幾率漏掉單個威脅,讓攻擊者得逞。AI的邏輯推理、自我決策能力,可以幫助實現安全體系中不同產品的互操作,實現事件溯源和處置的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處理時間從此前的一天縮短到分鐘級甚至秒級,實現響應能力的千倍級提升。
AI釋能仍需提升三大要素
“既然AI這么好,是不是趕緊裝上一個AI大模型就可以了?”齊向東給出的答案是并非如此。
在齊向東看來,AI快速發展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數據、算力和算法,AI在網絡安全領域釋放強大潛能也有賴于三大必要條件。
首先,需要具有全而新的高質量數據,為AI訓練和應用提供基礎支撐。一方面,要有足夠多的基礎安全數據用于訓練安全大模型。另一方面,要有足夠貼近實戰的一手原始語料用于大模型推理。基于這種全而新的高質量數據訓練出來的大模型,精確性和實用性才能遠超未優化的通用模型。
據介紹,奇安信擁有的安全數據規模位居全國首位,為大模型預訓練打下了堅實基礎;奇安信在實戰中積累的豐富、先進的安全知識和經驗,既是訓練高水平安全大模型的核心要素,也可作為大模型推理時所需的最新實時信息,確保生成精準、高價值的安全解決方案。
其次,需要體系化的網絡安全建設,為AI發揮效率創造平臺。網絡安全防護有賴于體系化協同。2019年,奇安信提出建設內生安全體系,把網絡安全設備和業務流轉、不同層次的信息系統有機結合起來,感知、響應對業務系統和數據的任何破壞行為。當前,通過AI賦能內生安全體系,不僅可以實現網絡安全系統和客戶業務系統的完美融合,更能實現網絡安全響應從滯后到實時的大躍升,全時段瞬時響應成為可能,也為AI實時發揮防護功能和學習最新技術提供了真實海量場景。
其三,需要標準的統一,為AI驅動安全效能發揮掃除障礙。訓練好的安全大模型,能否取得好效果取決于設備和體系是否有統一的標準。在齊向東看來,標準的統一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數據輸入標準的統一,讓AI能通過標準系統讀懂“多國語言”,完成體系化分析;另一方面,指令輸出標準的統一,讓AI實現跨設備、跨系統的能力協同和全局聯動。
“統一度量衡,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齊向東呼吁,進入AI驅動安全的新紀元,全行業要在數據輸入、指令輸出兩大關鍵環節實現“車同軌、書同文”。
AI驅動安全:奇安信在行動
“認識到AI的變革作用并不難,難的是用好AI、讓AI真正賦能安全。” BCS大會上,齊向東如此說。奇安信作為網絡安全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總體單位,在“AI驅動安全”這條路上率先進行了大量探索實踐,齊向東以今年3月發售的AI戰略產品QAX-GPT安全機器人為例,分享了當前在網絡安全一線落地實戰成績。
首先,在AI驅動研判上,助力企業大幅提升了威脅發現效率。QAX-GPT安全機器人的研判效率相當于人工的數十倍。例如,某家萬人規模的企業,只有12名安全運營人員,每天能夠研判6000條的告警,但該企業的單日告警量超過10萬,漏報率極高。使用QAX-GPT安全機器人后,該企業可以完成10萬告警全量研判,漏報率僅0.05%,揪出人工漏掉的真實告警700多條,極大提升了集團的整體安全能力。
其次,在AI驅動體系上,助力企業將威脅遏制提升到秒級、溯源分析提升到分鐘級。由于在事件調查、響應處置、影響面和潛在風險評估等環節耗時耗力,某家金融企業網絡建設相對成熟,但事件處置效率偏低。奇安信給其提供“AI+安全運營”方案,通過AI與防火墻、WAF、SOAR等安全產品的協同聯動,對安全威脅進行快速遏制,處置時間從過去的10分鐘縮短到秒級;在復雜事件的溯源分析上,縮短到分鐘級;在評估影響面和潛在風險上,從一人一天縮短到3分鐘。
其三,AI驅動智能攻防上,助力企業的安全能力在博弈中快速演進迭代。“以攻促防”是提升網絡安全能力的重要方式。奇安信把安全機器人等產品相結合,打造“智能紅隊”,貫徹執行收集信息、認識潛在偏差、快速決定、采取行動等每個步驟,讓“模擬戰”更有實戰感,把“以攻促防”變得更便捷。同時,奇安信將安全機器人提供給某核電企業,安排安全機器人與人工團隊一起演習,共發現15起安全事件,一半以上由機器人搶先識別并確認。在高價值事件檢出率上,機器人發現兩個被專家遺漏的安全事件;在真實風險事件研判準確率上,機器人達到100%。
其四,AI驅動全場景升維上,助力網絡安全的最大效能被激發。齊向東介紹,在AI+安全開發方面,基于大模型的代碼助手不僅實現了代碼高效編寫,還能自動檢測并修復潛在的安全漏洞;在AI+終端安全方面,奇安信天擎、反病毒、沙箱等產品深度融合安全大模型的分析能力,二進制文件、非PE腳本類代碼等都實現快速分析并識別;在AI+數據安全方面,奇安信的部分數據安全產品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實現了對數據的智能分類分級。
“未來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趨勢已經明確:得AI者得安全!AI能否真正驅動安全,則取決于數據、體系和標準。奇安信雖先行一步,但仍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齊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