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快充新紀元,高功率正當紅
快充簡史:從0.5A到68W
說到手機充電,相信大家都有過漫長等待的經歷。對于智能手機來說,電池就是"命根子"。如果充電慢了,手機就無法及時補給"能量"。
過去的年代,手機充電速度非常緩慢。最初的諾基亞手機采用0.5A的充電電流,一次充電需要數小時。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充電速度有了一定提升,但也就5V/1A的水平,給4000mAh電池充滿需2-3小時。
直到2012年,OPPO首款發布VOOC閃充,采用5V/4A的充電方案,將充電時間縮短到了1小時左右。接著,各家手機廠商開始在快充領域你追我趕,充電功率也水漲船高。
2014年,高通推出QC2.0快充,最高支持9V/2A(18W。2016年,一加發布Dash Charge,功率提升到20W。2017年,OPPO推出VOOC閃充,功率達25W。2018年,華為發布超級快充,最高40W。
進入2020年后,快充功率再次突破。一加率先推出65W超級閃充,將4000mAh電池的充電時間縮短到20分鐘左右。隨后小米、iQOO、realme等品牌也相繼推出65W及以上的高功率快充方案。
最新的里程碑,是摩托羅拉Razr 50 Ultra通過3C認證,將支持68W快充。68W已成為目前手機快充的最高水準,有望在明年被更多旗艦機型采用。
高功率快充有多"快"?
那么68W快充,具體有多快呢?我們不妨拿4000mAh的電池作為例子,來感受一下不同功率下的充電速度:
5W(5V/1A需要8小時
10W(5V/2A需要4小時
18W(9V/2A需要2.5小時
25W:需要1.5小時
40W:需要1小時
65W:需要30分鐘
68W:需要28分鐘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高功率快充確實能極大縮短充電時間。68W快充給4000mAh電池充滿,只需28分鐘,比5W快充快了將近17倍!
這無疑能為用戶節省大量時間,提升使用體驗。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高功率快充可以讓手機"立馬充電"。對于出門在外的人群來說,這簡直是一大福音。
高功率快充原理解析
高功率快充是如何實現的呢?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提高充電電壓和電流。
我們知道,電源的功率=電壓x電流。傳統5V/1A的充電功率只有5W,而68W快充則采用11V/6.2A的組合。通過提高電壓和電流,就能大幅提升充電功率。
高功率快充并非一蹴而就。要做到安全可靠,需要在電路設計、電池優化、散熱結構等多方面下功夫。
電路設計。高功率快充需要雙向的電流和電壓調節,以及多重保護電路,防止過壓、過流、過熱等異常情況發生。
電池優化。高功率充電會給電池帶來較大壓力,需要采用高級電芯材料,并優化電池內部結構,提高散熱效率。
散熱結構。高功率充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手機需要采用大面積的散熱設計,如金屬中框、石墨烯等高導熱材料,將熱量及時散發出去。
充電協議。高功率快充需要手機和充電器之間建立高效通信,雙方實時監控電壓、電流、溫度等參數,確保充電過程安全可控。
高功率快充優缺點
高功率快充雖然帶來了極速充電體驗,但也存在一些爭議和擔憂。我們不妨對其優缺點進行
優點:
1.縮短充電時間,節省時間成本
2.提高便攜性,隨時可"立馬充電"
3.延長電池循環壽命,減少電池老化
4.提升用戶體驗,增加手機競爭力
缺點:
1.發熱量大,對散熱設計要求高
2.功耗大,對電源管理芯片要求高
3.存在潛在安全隱患,需多重保護
4.對電池損耗大,影響電池使用壽命
5.成本高,提高了手機整體制造成本
高功率快充確實能給用戶帶來極速充電體驗,但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和成本問題。廠商需要在快充技術上持續創新,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讓高功率快充真正為用戶所接受。
快充發展趨勢
高功率快充將繼在手機領域快速普及,并向其他領域拓展。
在手機領域,明年的旗艦機型或將全面采用65W及以上的高功率快充方案。未來還可能出現100W、120W的更高功率快充技術,讓手機充電時間進一步縮短。
除了手機,高功率快充也將進入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以筆記本為例,目前大多采用65W的充電器,未來可能升級到100W以上,縮短充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