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末夏初的中國車市,一場由寶馬引領的豪車降價潮如疾風驟雨般席卷而來,令人猝不及防。寶馬i3,一款曾以35.39萬元高昂姿態入市的電動車,如今在北京4S店內竟以17萬之姿待售,降幅之大,直擊市場神經。這一幕,恰似“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卻非花盛,而是價格戰的烽煙四起。
【事件概述】
2024年春,北京,寶馬汽車的降價風暴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寶馬i3的官方指導價從35.39萬元“腰斬”至17萬區間,4S店銷售人員更是直言“來店還能聊”,透露出更多議價空間。這場降價并非孤立事件,寶馬i5、iX3、iX等多款車型均加入打折大軍,最高優惠可達6折,更有甚者,寶馬iX3分期優惠可達40個點,iX落地價從74.69萬降至40萬。此外,寶馬新5系也祭出11-12萬的優惠大旗,顯示出國產新能源車崛起對豪華車市的強烈沖擊。
【市場分析】
寶馬此舉背后,是銷量下滑的無奈。一季度,寶馬全球銷量雖微降0.6%,但凈利潤卻下滑了19.4%。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寶馬銷量更是罕見下滑3.8%,降至18.77萬輛,成為其全球唯一銷量衰退的主要市場。正如古語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寶馬在新能源車領域步伐稍顯遲緩,遭遇自主品牌的強勢挑戰,燃油車優勢不再,市場格局悄然生變。
【行業影響】
寶馬降價并非個案,保時捷經銷商亦因銷量壓力集體“逼宮”,要求補貼。豪華品牌光環黯淡,傳統豪車市場步入寒冬。金融界報道指出,凱迪拉克、奔馳、奧迪等品牌也紛紛跟進,降價求生,傳統豪車價格體系幾近崩盤。網友戲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新能源車的快速迭代與創新,正推動市場價值導向的深刻轉變。
【文化視角】
降價風潮映射出的,是中國汽車市場從“面子消費”到“里子選擇”的深刻轉型。正如唐詩所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主品牌的蓬勃生長,不僅在銷量上追趕,更在技術、設計、智能化上引領潮流,讓昔日豪車光環黯然失色。消費者日益成熟,更加注重產品力而非品牌溢價,這是市場成熟的標志,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