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Z1H640.png)
2月16日,大年初七,許先生帶著家人在廣州試駕完問界M9后,立刻下定了54.98萬元的增程 Ultra(52kWh)版,他認為此次是“沖動消費”。
01,廣州、重慶GDP交替領先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Z61O21.png)
他沒想到的是,這一舉動可能會影響廣州、重慶兩地的汽車產值,甚至是兩地的GDP(地區生產總值),因為AITO問界是在重慶的塞力斯工廠生產,算入重慶的產值。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02D22.png)
2023年,廣州、重慶的汽車產量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一、二,GDP又在激烈地爭奪“第四城”(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汽車又是兩地的第一支柱產業,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汽車產值決定了兩大城市的“第四城”之爭。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022263.png)
2023年,廣州的GDP總值為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超過重慶同期的30145.79億元;2022年重慶經濟總量剛以微弱優勢超過廣州,廣州算是再次反超,重回全國經濟“第四城”。
02,重慶汽車再度崛起,“保二爭一”
事實上,無論是占地面積、人口數量、甚至是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重慶都力壓廣州,似乎擁有更大的潛力,但重慶相當于一個省的體量與廣州一市競爭。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149394.png)
此前,廣州汽車產量一直雄踞國內第一,在長安、和問界崛起之后,重慶緊追廣州步伐。
2023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232萬輛,連續超過上海、吉林,排名躍升至全國第2位。這也是重慶時隔7年重回全國第2的位置,僅次于廣州。
廣州2023年的汽車產量數據尚未發布,預計與2022年相差不大,在300萬輛上下,仍是遙遙領先的“第一”。
2022年,廣州市汽車產量313萬輛,連續7年全國第一,實現超6000億元營業收入。
重慶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第二,并公開喊出了“保二爭一”的口號。
重慶還是有底氣的,目前重慶市共有規模以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上千家,整車年產能達400萬輛,具備從設計到零部件供應的完整產業鏈,當地媒體形容“產業發展韌性十足、活力充足。”
根據規劃,2024年重慶力爭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5500億元,同比增長14.5%;汽車產量達到260萬輛,同比增長12.2%;力爭到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200萬輛,汽車出口占全國比重達到10%,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級。
作為著名的“汽車城”,重慶2016年汽車產量曾高達315.62萬輛,位居國內城市之首。但隨后幾年,產量出現斷崖式下降,直到2020年長安汽車重新崛起才止跌回升。2022年,重慶汽車產量達209.18萬輛,重新突破200萬輛。
03,廣州:成也日系,敗也日系
廣州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國內“汽車第一城”的稱號。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160G5.png)
2004年廣汽豐田成立,廣州汽車產能迅速攀升,開始了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和東風日產三大日系齊頭并進的局面,三者在廣州的產量一度超過200萬輛,撐起了廣州7成汽車產量,也成就了廣州在燃油車時代的輝煌。
廣州汽車產值也隨著攀升,2006年,汽車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到2022年突破6000億元大關,直到今天,汽車都是廣州經濟第一支柱。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424R6.jpg)
廣汽埃安的增量不足以彌補三大日系車的缺口。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廣州汽車產業已形成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初創型企業不斷孕育而生的完整產業鏈,擁有12家整車制造企業、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和貿易企業。
在此基礎上,廣州正在邁向萬億級“智車之城”——以智能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為核心,力爭汽車產值達到1萬億。
但成也日系、敗也日系,2021年三大日系在華遭遇瓶頸,2023年集體下跌,由于體量巨大,廣汽埃安等品牌的增量還不足以彌補三大日系的缺口,廣州和重慶汽車產值此消彼長。
也正是日系在電動化方面的行動遲緩,影響了廣州汽車業的升級換代。2022年,廣州新能源車產量為31.37萬,而全年汽車總產量為313.68萬,滲透率僅10%,即使與全國25%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差距甚遠。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449607.png)
2023年廣州新能源車維持產量翻番的增速,全年也就65萬輛的規模,僅相當于西安上海2022年的2/3。
國內車市新能源車增長迅速,2023年滲透率約為30%,年底時滲透率一度接近40%,而燃油車銷售節節敗退;新能源車不僅增長快,產值還更高,誰沒有抓住新能源車,在未來的競爭中會處于被動。
04,2024年更大的變量為問界?
即使在2023年,廣州的汽車產業還領先重慶一個身段,但進入2024年,情況變得不確定,因為問界開始爆發式增長。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A4578.png)
我們先比較一下廣州、重慶的龍頭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兩者無論是2023年銷量還是2024年的目標都基本相同,生產基地也高度集中在當地。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L3509.png)
![問界M9引爆汽車產業競爭,廣州、重慶誰是GDP“第四城”?](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223/21391S24910.png)
2月5日,賽力斯超級工廠建成投用暨M9首批車主正式交付,問界可能改變廣州、重慶汽車競爭格局。
變量集中在問界和小鵬新勢力上,準確地說,問界可能會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競爭態勢,小鵬和手握大量訂單的問界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了。
問界2023年銷量僅為9.4萬輛,今年目標提升至60萬輛,增加50萬輛,并且大多數是售價在30萬-50萬元的M7、M9,新增產值可能達到驚人的2000億元。
問界M9所在的超級工廠是賽力斯的第三座生產基地,配備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車間,規劃產能為每年70萬輛。隨著工廠的投產,賽力斯的年產能已經達到100萬輛。
當然,問界2024年的目標也可能完不成,因為截至2月18日,問界只有4萬輛銷量,還不到一個月5萬的計劃;小鵬的情況更不樂觀,2024年計劃銷量24萬輛,但截至18日,小鵬僅完成1萬輛左右,大概率也完不成年初目標,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先例,小鵬此前多年的目標基本沒有完成過。
為了支持長安、問界等新能源車的發展,重慶還在快馬加鞭,2023年,重慶全年新增建成充電樁10萬個,累計建成21萬個。換電站數量和換電車輛推廣數量均躍居全國第2位。
長安汽車也快速推進新能源板塊發展,在2025年新能源銷量達到120萬輛,占比40%,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重慶計劃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重慶新能源汽車形成了深藍汽車、阿維塔、賽力斯(問界)、理想汽車重慶生產基地、吉利汽車重慶生產基地等矩陣,且在高端新能源汽車走在全國最前列,形成了問界M7、M9、阿維塔12、11等明星車型,助推了重慶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金字招牌。
如果2024年廣州的三大日系產銷規模縮減20-30萬輛,埃安和傳祺目前的增量又不可能太大,重慶的問界增產50萬輛,加上長安、吉利理想等的加持,兩城的汽車產量實現逆轉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