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參數,只談體驗,關注導盲犬小摳,真實解讀您熟悉的數碼產品,本文閱讀預計耗時3分鐘。
筆記本電腦很多人都用過,在職場、娛樂等場景下,它的輕便與性能特點,很好滿足人們的需求。本期,小編與大家分享一款來自東芝旗下代號為G83的筆記本電腦,它使用14英寸小屏幕設計,在性能夠用的情況下,將機身壓縮至755克的超薄重量,纖薄得像紙一樣。雖然是一套老舊機型,但G83的性能還可以用,是妥妥的精品洋垃圾。
外觀上,G83與傳統(tǒng)筆記本電腦類似,尤其是與等比例的14英寸本子相比,更加神似。在上游供應鏈的統(tǒng)一“協(xié)同下”,哪怕是品牌產品,也無法避免使用相同的模具,誰讓成本可以壓縮呢?放在G83上,它使用了黑色主題外殼,篇灰色調,風格深沉。在外殼材質上,機器用了復合塑料,加工在正反底殼上,被壓縮得極為精致,對著光線看還有一點反射光芒質感。這些材料的加入,讓G83的機身重量控制在了755克左右,比主流輕薄本還要輕30%以上,實在難得。
來到機身底殼,G83的設計也有些另類。比較于傳統(tǒng)機型,它的底殼雖然也用了一體成型的塑料,但開孔明顯縮減很多,其取消了位于轉軸處的超大面積進氣孔,改成右邊兩個卡片大小的小進氣孔,像懸窗一般點綴。而在底殼掌托位置,G83繼續(xù)保留了左右對稱的揚聲器開孔,圓孔鏤空設計,便于聲音傳輸。在底殼上,G83的固定螺絲很顯眼,沒有用防滑墊隱藏,日式機械都用這種直白的設計,很討喜。
打開G83屏幕和鍵盤區(qū),它的設計很超前,有點接近游戲本的觀感。屏幕方面,受限于設計年代,G83的屏幕邊框非常寬,上下和左右邊框超過2cm以上,且材料也是塑料,簡單拼接粘貼,工藝粗糙。屏幕使用的是霧面屏,有凹凸組裝的痕跡,質感一般,使用時,霧面屏能有效阻隔反光,觀感自然舒適。壞處是屏幕的精細度差,有油膩感,沒有全貼合玻璃瓶那種通透,放大內容顯示文字,14英寸大小1080p分辨率,依舊存在顆粒感。
轉到機器的鍵盤區(qū),它使用了非常寬的邊框,布局開闊。鍵盤區(qū)加了獨立的電源按鍵,圓形鍵帽,有背光顯示;下面還有觸控板,面積很小,單手操控勉強夠用。至于常用的標準按鍵,鍵帽較大,間距適中,但因為是日系鍵盤,有個別鍵位和我們用的按鍵有差異,需要上手適應。G83的按鍵操作手感還不錯,連續(xù)操作不會誤觸,反饋自然,手感ok。而在鍵盤中框上,機器的拓展接口非常豐富,包括三usb口、typec口、hdmi口、圓形充電孔等,辦公不用拓展塢。
開機使用G83,它的硬件配置很一般,畢竟是幾年前的產品,現在用起來,不是那么流暢,但辦公體驗,絕對夠用。比如機器的處理器,用了英特爾酷睿i5-8280u,它是一款四核處理器,搭配8gb加256gb的存儲組合,屬于當年的主流配置。現在來看,內存稍小,好在機器支持內存拓展,再加一張8g內存,組成雙通道的16gb內存,瞬間起飛。安裝新舊版本的軟件,機器可以流暢應用,且125%的系統(tǒng)縮放比例不需要任何設置,達到最佳顯示幅度。
至于軟件的體驗,小編測試了常用的辦公套件、設計軟件、剪輯軟件、娛樂軟件,全部安裝正常。像微軟365、wps最新版,多窗口切換編輯,云備份過程,幾乎沒有停頓的感覺。設計軟件里,安裝了老版本的cs5,備份了最新的cc,兩者都可以同時運行,處理常見的圖片和多圖層文件,毫無卡頓。至于剪輯軟件,剪映新版,剪輯4k視頻,在線素材無感添加,操作流暢。
綜合來看,作為一款舊筆記本電腦,東芝G83沒有一點多余的配置和設計。機身配色上,灰黑色永不過時,外殼材質使用多年依舊如新;在機身硬件上,可升級內存的設置,完美拓展,保證硬件不至于那么快速過時;在屏幕顯示上,最近幾年都是1080p主流,2.5k以上的屏幕或多或少會有多余的調整。接上電源,開機操作,G83仍是好用的辦公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