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件和互聯網行業,彎道超車還可能嗎?
這個問題具體到移動操作系統,面對已建立起統治地位的谷歌和蘋果,華為鴻蒙還有機會打破對手的壟斷嗎?
距離揭曉這個問題的答案已越來越近,純血鴻蒙的正式登場開啟了倒計時。根據官方計劃,今年華為開發者大會 HDC 2024將于6月21日至23日舉行。屆時,華為官方將正式開啟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Beta測試。
![挑戰谷歌蘋果,華為鴻蒙在走什么路線?](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603/223P149540.jpg)
鴻蒙能夠堅持到今天,越走越強,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挺意外的。節點財經現在還記得,2019年鴻蒙剛推出時,外界充斥著各種唱衰和冷嘲熱諷。但是,真正的強者不會被外界的噪音左右,反而會越挫越勇。
那么,為什么說純血鴻蒙具備挑戰安卓和iOS的希望?畢竟,安卓與IOS都已然成為幾乎無法撼動的龐然大物。
以往或許如此,但這一次不同,因為新的時代來了。
01 時代的力量,是最大的機遇
這個時代,就是萬物互聯。
在傳統移動互聯網時代,安卓和蘋果iOS已經建立起了統治地位,幾乎已難以撼動。如果繼續停留在這個時代,前有微軟、黑莓、諾基亞的教訓,不客氣地說,華為鴻蒙的機會約定于零。
但是,時代潮流奔騰向前,新的時代會產生新的機會,沒有哪家科技公司能夠一直占據霸主地位。
說到這里,往往要提起諾基亞、雅虎等昔日的巨頭。當然,蘋果和谷歌未必就一定會是同樣的結局,但是當新的時代到來,它們的地位將不再是不可撼動。
時代創造巨頭,讓顛覆成為可能。
這是一條必然規律,回顧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極少有什么公司可以制霸兩個時代甚至更長。那么,移動互聯網之后的萬物互聯時代有什么特點呢?
引用雷軍在小米澎湃OS發布會上的話,“在萬物互聯時代,各種設備涉及的操作系統分支之復雜、數量之龐大,不同系統及協議之間造成的生態連接隔閡,可能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是最主要的終端設備,用戶的絕大部分場景均圍繞手機展開。而在節點財經看來,萬物互聯時代最大的不同,首先在于用戶場景中手機的重要性在下降,各種智能設備的數量大幅增加,從手表到汽車,從豆漿機到跑步機,規模遠超以往。
據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終端連接數量將達到246億個,其中消費物聯網終端連接數量更是將達到110億個。具體到我國,截至去年5月份,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0.5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超人”。
當遠超手機數量級的設備之間要實現互聯互通,共享數據,這就帶來了最重要的問題:在更為復雜的場景下,如何更好的橫跨各類智能終端?
可以確定的是,僅僅依靠上一個時代的蘋果iOS或谷歌安卓,并不能很好解決問題,這需要一個全新的橫跨各類設備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而且,隨著AI的飛速發展,這一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對此,鴻蒙提出了“超級終端”的概念,不同硬件設備基于鴻蒙共同組成一個超級終端,在其中的不同硬件可以實現簡單快捷的切換。在鴻蒙的設定中,手機已不是最主要的設備,或者說任何設備都相當于“手機”。
其實,谷歌對萬物互聯的未來早已有所察覺,并在華為鴻蒙之前的2016年就推出了被寄予厚望的Fuchsia OS,其同樣采用了分布式結構,目的在于通過模塊的方式支持眾多設備,實現不同智能設備之間更為便捷地互動。
![挑戰谷歌蘋果,華為鴻蒙在走什么路線?](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603/223P14Q41.jpg)
蘋果的反應慢了半拍,但在華為鴻蒙OS系統發布后也推出了一款全新操作系統HomeOS。
但是,面對華為鴻蒙,不論谷歌Fuchsia還是蘋果HomeOS,上一個時代建立的優勢并不足以讓他們高枕無憂。節點財經認為,三大系統就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華為鴻蒙完全有可能“彎道超車”。而之所以如此推斷,在于節點財經對他們各自發展現狀的深入觀察。
02 舊霸主們的猶豫,往往是致命的
可以確定的是,在鴻蒙之初,華為瞄準的就不僅僅是手機,而是整個萬物互聯的大時代。所以,如果只是從手機操作系統的角度來理解鴻蒙,肯定是不全面的。
相比蘋果和谷歌,華為推出鴻蒙伊始,就旗幟鮮明的表示志在萬物互聯。所以,其早早就發布了1+8+N智慧全場景生態戰略,以及華為Hilink智慧家居開放平臺。
![挑戰谷歌蘋果,華為鴻蒙在走什么路線?](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603/223P1E112.jpg)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鴻蒙對于華為的意義,可以說已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地步。要么成功,要么死掉,沒有其它退路。而節點財經認為,恰恰是這種決絕的處境,讓華為在戰略方向的選擇上極為明確,就是決戰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當站在時代更迭的岔路口,戰略最明確決策最堅定的那個,往往勝率更高。
相比之下,谷歌和蘋果的態度就有些不夠堅決。畢竟,他們目前日子過得都不錯,并沒有華為所承受的危機感。由此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谷歌的Fuchsia和蘋果的HomeOS總給人一種磨磨蹭蹭的感覺,并沒有放開手腳“ALL IN”在萬物互聯上。
在新時代來臨時,舊時代的霸主往往在瞻前顧后中錯失機遇。以最早起步的谷歌Fuchsia為例,起步之初,這款操作系統被外界給予了取代安卓的厚望。
在內核設計上,Fuchsia就與谷歌自家的安卓和Chrome OS不同,其并非基于Linux系統,而是基于谷歌的全新微內核“Zircon”。華為鴻蒙同樣也是采用了微內核設計,這種設計可以將內核組織用分布式思路進行解耦,因此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更容易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的體驗。
所以,在內核設計上,谷歌與華為可以說想到了一塊。但是,在華為推出鴻蒙之前,谷歌在Fuchsia系統上的推進一直保持低調,或者說不夠積極。
2019年,華為背水一戰,重磅推出鴻蒙后,谷歌似乎終于意識到了危機,開始發力。第二年,Fuchsia正式面向公眾開放了源代碼,Google表示,希望通過開源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建這款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