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終端CEO何剛在訪談中透露,Mate70系列已具備全國產能力。對此,有人將信將疑,更多的人想知道,華為在老美極限打壓之下,如何能做到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器件全國產化?
何剛在訪談中說了一個例子,器件斷供后,華為梳理某產品的物料,發現其中一個器件只能維持一個月,而其他器件都能維持六個月。華為多次與供應商溝通,并深入到供應商現場解決問題,最終發現供應商倉庫里有一臺空閑設備還沒用,將空閑設備運轉起來,該器件的供應問題就解決了。
這就是常說的華為的“狼性”,咬定目標不放松,獵獲每一個機會,直至目標達成。與供應商/合作伙伴打成一片,推動并幫助伙伴達成目標。如果伙伴因為能力所限解決不了,不得已很可能華為親自下場,重點突破。
這些年,華為與眾多產業鏈伙伴打成一片,從原材料(如稀土材料),到器件/芯片,再到設備、工藝、封測等各環節,攜手共進。
筆者觀察下來,華為與供應商合作大致有三種模式。
1、注資
華為旗下全資子公司哈勃投資公司,這些年投資了數十家產業鏈相關企業。哈勃投資的特點,通常都是戰略投資,而不是財務投資。哈勃看中的是企業特長,能否補華為的短板?未來前景如何?哈勃投資后,可能會對所投企業進一步賦能,目標引導,直至戰略達成。
2、引導
引導供貨商,按照市場需求及華為需求,研發、制造產品,必要時華為賦能,把控質量,提高生產率。
3、聯合開發
華為與供貨商聯合開發產品,華為深度參與,從需求,到設計、開發、測試、質量控制等,華為全流程參與,華為可能有人員派駐。
通過這幾種模式,加之華為高強度的投入,保證了華為短時間內補齊了短板,所有器件具備了國產化能力,部分器件甚至取得突破,邁上新臺階。
再說一個例子,手機攝像頭及模組這塊,以往主要來自日企、韓企,近幾年逐步實現國產替代。近期Mate70系列用上了全新的紅楓原色攝像頭,具備150萬多光譜通道,能夠準確捕捉環境光譜,讓手機攝像頭獲得更加真實的色彩輸入。
華為Mate 70系列上用的紅楓多光譜成像攝像頭,關鍵技術來自吉林求是光譜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求是光譜公司2017年由長春理工大學多位教授聯合創立,主要從事光譜成像芯片設計及應用。后來被華為吉林團隊看中,于是,2022年12月華為哈勃注資求是光譜公司,利益進一步綁定。
全國那么多創業公司,為什么偏偏求是光譜公司被華為“獵獲”?因為華為是“有心人”,且,具有狼一樣靈敏的“嗅覺”。
長春是公認的我國光學器件及光學裝備的重鎮,不僅長春位于的東三省有我國多所一流高校,長春還有我國的頂級光學研究所-長春光機所,華為與長春光機所在光學高精尖設備研發方面一直有合作。
于是,2020年12月,華為長春研究所正式成立,將聚焦光學、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及智能汽車等方面的科研創新。個人覺得,華為長研所的成立最主要的看中長春的光學人才及光學器件與裝備的研發實力。
吉林求是光譜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股東信息
華為長研所成立不久,華為就發掘出求是光譜公司,遂于2022年12月哈勃入股。又過了不到2年時間,2024年10月,求是光譜公司的多光譜成像芯片量產,華為也到了收獲的季節。命名為“紅楓”的多光譜成像攝像頭搭載上了Mate70系列旗艦手機上,150萬多光譜通道準確捕捉環境全局色彩信息,還原原色,又一次走到了業界最前面。
所以,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每一個成功背后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如今,國產化已經是大勢所趨,華為短短幾年實現全國產化的例子,可供在國產化征途上砥礪前行的企業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