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該怎么說呢? 國產手機扛把子小米,海外市場大殺四方,全球出貨量穩坐前三把交椅。
可回到祖國的懷抱,小米手機國內市場份額反而一路下滑,甚至跌出前五! 安卓機皇不待見娘家?雷布斯是不是該深思了… 小米在中國,究竟怎么就成了”棄兒”?
談到國產手機品牌的全球化之路,不得不提小米這個典范。
根據權威數據,2023年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高達1.459億部,占據12.5%的市場份額,已連續三年蟬聯全球出貨量前三名。
小米在歐洲、中東、非洲、拉美等全球主要市場均有亮眼表現,可以說是中國智能手機品牌”走出去”的一面旗幟。
小米在海外市場能打出一片天下,固然有全球化戰略、優質的產品力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小米深諳不同市場的差異化需求。
![堪稱”出口擔當”的小米,在中國市場為何難覓銷量?](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30/14260155180.png)
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小米主打高端旗艦機型,對標蘋果、三星。
而在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小米則主推性價比極高的千元機,用實惠的價格和不俗的性能贏得用戶青睞。
一手中高端一手千元機,撬動了海外消費者的心。
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就在小米手機在全球市場叱咤風云之時,它在祖國內卻遭遇了滑鐵盧。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小米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排名僅為第六,市場份額為14.6%,已經跌出了前五名。
時至今日,與國內其他品牌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小米這是怎么了?堂堂”安卓機皇”回國反倒成了”水土不服”?
![堪稱”出口擔當”的小米,在中國市場為何難覓銷量?](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30/14260554481.png)
小米在國內市場失意,除了競爭異常激烈外,更多是自身定位不清晰導致的。
小米雖然海外全面開花,但在本土市場似乎有些迷失自我。
一面高舉性價比大旗,一面又想在中高端市場分一杯羹,結果導致既沒抓住低價紅利,又未能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反而留給消費者定位模糊的印象。
這與主打極致性價比的realme、高端品牌形象的華為、vivo等形成鮮明對比。
有人說,小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賣到國外去了,把”次品”都留在國內,這顯然有失偏頗。
要知道,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市場,小米不可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事實上,小米每年在國內發布的新品不少,只是缺乏爆款,難以形成品牌號召力。
![堪稱”出口擔當”的小米,在中國市場為何難覓銷量?](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30/14260620622.png)
歸根結底,還是創新乏力,產品力不足。
面對國內市場的困境,小米正加大投入力度,誓要重振雄風。
小米創始人雷軍表示,盡管目前投入一半的精力在造車,但手機業務作為小米安身立命之本,仍然投入了1/3的精力。
小米近期發布的小米13 Ultra、MIX FOLD2等機型,在影像、性能等方面都有亮點,只是整體創新力還需加強。
畢竟在國內,realme、iQOO等品牌也在發力,競爭壓力不小。
同時,小米也在加大營銷投入,通過明星代言、贊助綜藝等方式,努力提升品牌形象。
不過營銷投入的加大能否換來銷量增長,還要看產品說話。
![堪稱”出口擔當”的小米,在中國市場為何難覓銷量?](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30/1426103S83.png)
畢竟,國內消費者對手機品牌的忠誠度在變低,更看重的是綜合體驗。
小米手機要想在國內市場翻身,還需在產品、營銷、渠道等多方發力,重塑價格、品質、服務三位一體的良性生態。
尤其要注重產品創新,用真材實料打動消費者。
同時也要及時調整市場策略,聚焦優勢市場,避免貪大求全。
畢竟,只有根基穩固,小米這棵參天大樹才能枝繁葉茂,國內國外都收獲累累碩果。
總之,國產手機品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練好內功,在本土市場站穩腳跟。
對小米而言,光鮮的海外成績固然值得驕傲,但更要補齊國內市場這塊短板。
![堪稱”出口擔當”的小米,在中國市場為何難覓銷量?](http://www.dfulqf.cn/uploads/image/2024/0530/142611FB4.png)
畢竟再輝煌的全球版圖,也需要中國這個大本營作為支撐。
期待小米奮發圖強,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重現當年”小米為發燒而生”的輝煌。
所以小編忍不住要問:小米這么拼,海外成績那么牛,憑啥到了自己國內反而混不好?萬千米粉心里的小米,會不會”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