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井的直播間用手語交流,很安靜,偶爾有展示商品的動靜,“我不只是一個帶貨主播,我可以讓更多聽障人士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開拓他們的眼界。”在深圳工作的合肥籍聽障帶貨女主播井井通過文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圖為井井直播場景
12月3日是第33個國際殘疾人日,井井帶貨直播的勵志經歷引發網民關注。3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通過微信文字互動,采訪到了她的成長經歷和勵志故事。
她在無聲的世界里努力進取
井井原名叫井亞敏,1990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現居住在深圳。井井用文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兩歲那年,因高燒不退被帶去醫院打針,卻因注射不當失去了聽力。
井井回憶,小時候有人對著她說了很多話,才意識到她聽不到,“家人聚在一起吃飯,一邊說一邊笑,我卻不知道他們在笑什么。”那時的網絡沒有如今這樣發達,信息流通不暢,很多人對聾人的世界不了解,導致溝通不暢,“寫字交流也不一定讓所有人能有耐心,我寫字回答的速度也跟不上說話,讓我沮喪不斷。”
從小學到高中,井井一直在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學習,從1996年到2009年,井井讀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課程,“每次最開心的是開學能見到好多小伙伴,因為放假就是在家發呆,寫作業,沒有朋友一起玩,很孤獨。”
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井井一直努力進取,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17歲那年,井井代表聾人少兒群體,去云南昆明參加救助各種問題少兒的成長論壇,“類似閱歷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獨立又勇敢,為未來埋下了種子。”井井通過微信文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2012年,井井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合肥做了四年的藥劑工作,辭職后旅行了一年,因創業去無錫待了三年。疫情爆發后,井井回合肥待了2年。2022年8月,井井開始帶貨直播,2023年9月有了自己的直播團隊。目前井井在深圳、杭州發展,從事直播帶貨工作。
她的視頻吸引了很多粉絲關注
在讀大學期間,井井利用假期去各地窮游,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井井對考古歷史感興趣,特別是敦煌莫高窟藝術,很喜歡它的濃郁色彩和中華文化沉淀,“通過旅行可以讓我深入各處當地文化風俗,而不是走馬觀花打卡的那種。”
圖為井井的旅游照片
如今,閑暇之余,井井會翻閱一些有關藝術、美食、心理學的視頻和素材。
生活中的井井很風趣,她的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很多生活中的幽默時刻,以及她和親友的互動視頻。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井井有7.2萬粉絲,視頻內容多樣,有生活趣事、說書視頻,帶貨視頻,以及和爸爸互動的情景劇。特別是井井和爸爸的互動視頻,很受歡迎,“大家都喜歡看我爸爸,每次回合肥,都會被催找我爸爸更新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