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日產天籟、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并稱為“日系三杰”,一度霸榜中型轎車市場,但時過境遷,如今的天籟表現似乎有些乏力,比如最近一年累計交付只有9.7萬輛,勉強排在中型轎車榜單第十名。為什么消費者在選擇天籟時如此謹慎了,在產品持續迭代升級之后,是否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產品靜態表現怎么樣?
天籟已經歷7代演變、20年進化,在售款的外觀確實要更耐看,一體式前大燈與V字形中網呈現出下壓的視覺效果,兩側帶有豎條狀通風口裝飾,但它的運動氣息并不突出,還是以商務化為主的風格。
側面腰線簡潔流暢,高配版本采用的是19英寸多條幅輪轂,視覺效果也是偏時尚風格,尾部則是紅白相間的LED尾燈組,后備箱末端小鴨尾和雙出排氣管的組合,還能體現一點運動氣息;所以天籟的外觀不算年輕和動感,它的客戶集中在以家庭為主的中老年群體。
內飾設計同樣是突出質感,比如在方向盤、中控臺、擋桿等部位加入鍍鉻飾條,視覺效果比較精致,中高配采用7英寸彩色儀表盤和12.3英寸觸控屏的組合,采用Nissan Connect超智聯系統,還提供自動空調、真皮座椅等;而作為入門級的2.0L XE 純享版,則僅提供7英寸觸控屏、織物座椅、手動空調,也取消了Nissan Connect超智聯系統,配置的差異確實比較大。
而它的2.0L XL-TLS 悅享版作為次低配,并未提供L2級別輔助駕駛系統,僅增加倒車影像、定速巡航、內置行車記錄儀、AR實景導航等功能,從2.0L XL-Upr 優享版開始則標配ProPILOT輔助駕駛系統、360度全景影像、座椅通風、64色氛圍燈,售價也來到了19.98萬元。這就導致天籟中低配的可買性不高,要想獲得比較豐富的智駕體驗,需要考慮高配。
天籟軸距是2825mm,乘坐感受比較柔軟、舒適,但縱向空間并算大,后排頭部空間略小,所以座椅舒適和空間大小不要混為一談;而且它的后排靠背是不支持放倒的,后備箱儲物空間靈活性不算高。
產品動態表現怎么樣?
天籟提供2.0L、2.0T兩臺發動機,中低配采用2.0L自吸發動機,僅輸出156馬力功率,配合CVT變速箱的動力反饋并不出色,只不過動力傳輸比較線性,同時WLTC綜合油耗低至6.41L/100km,日常使用相對2.0T要更省油,滿載情況下的動力體驗略微差了點。
2.0T發動機可輸出243馬力功率,動力體驗相比2.0L版本提升足夠明顯,似乎很適合追求高性能的年輕人,但不可否認,天籟這種動力懸殊較大的差異化配置,弱化了2.0L版本的競爭力,比如雅閣1.5T發動機的無差別對待,天籟高低動力之間的空白留的有點大。
不過它的前麥弗遜+后梯形連桿式獨立懸架組合,對車身側傾的抑制還是比較扎實的,連續彎道行駛期間感覺車身姿態比較穩健,日產這臺CVT變速箱可以承受較高扭矩輸出,深踩油門動力響應快,2.0T版本不會拖泥帶水,就是噪音高了一點。
它的前排側窗為多層隔音玻璃,對風噪、胎噪的隔絕效果不錯,但發動機噪音傳遞至座艙依然比較清晰,2.0T版本還有主動降噪功能,相比2.0L版本在總體隔音方面表現好。
所以你會發現,日產天籟的動力、配置差異化不夠人性化,大多數人還是會考慮預算20萬內買這種車,2.0T版本不可能拿下來,但現在恰好有一個日產官方的以舊換新優惠至高7萬元的扶持,我覺得完全可以考慮它的2.0T版本了,比如售價21.68萬元的2.0T XL 進享版,就能把預算控制在20萬元內。
總結天籟優缺點
通過仔細分析天籟的產品力,我們發現它真正走量的車型就是2.0L自吸版本,但動力體驗不夠強悍,外觀設計商務感略強,所以不太容易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中低配的配置水平有點低了,對輔助安全方面的差異化比較明顯,反倒是在舒適性方面的配置差異不大,很容易讓消費者陷入選擇困難癥。
它的優點是乘坐舒適、前排頭部空間大、后備箱空間大、行駛穩定性高、油耗較低;缺點是雖然有多層隔音玻璃,但實際上隔音體驗不好,再就是倒車影像和360度全景影像的清晰度不高,尤其是夜間使用感覺更明顯,車機不支持手機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