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小鵬汽車大動作賣智駕”刷了屏?這出自帶流量的營銷大戲背后,恐怕有故事~
說起這個名字里帶個”鵬”字的新勢力,你腦海中浮現的會是啥?沒錯,就是它在智能駕駛上那股子”猛勁兒”!可這陣子,這家公司在江湖上的地位,卻像極了一部大IP劇里的男二號,存在感瞬間被”隔壁老蔚”給比了下去。
4月份,這家曾經叱咤風云的造車新貴,銷量居然掉出了”月銷萬輛俱樂部”,僅9393輛的成績單,堪稱是翻車現場。
面對如此尷尬的處境,小鵬這次祭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智駕技術。
而這次搬出來的”底牌”,竟然是個端到端大模型!
何小鵬信誓旦旦表示:18個月內智駕能力提升30倍,每2天迭代一次模型。
這番豪言壯語一出,不少網友紛紛點贊:小鵬這是玩真的啊,看來”千億美金市值夢”還沒醒呢!不過,另一波人卻表示:拿智駕當”救命稻草”,小鵬你也忒大膽了點兒~智駕這塊”硬骨頭”,一不留神可就被啃成”軟柿子”咯!
但話說回來,小鵬在智駕上的雄心壯志,還真不是蓋的。
人家放出話來,2025年就要在中國范圍內實現”類L4級”智駕體驗,這”宏愿”一出,瞬間高大上有沒有?再聯想到小鵬此前在南華早報上透露的”向其他車企提供智駕技術收費”計劃,不難嗅到這波操作的醍醐味兒——不就是想把AI技術變成自己手里的”籌碼”嗎?一手研發,一手賣授權,還能借機”薅”其他車企的”羊毛”,這一招”曲線救國”倒也高~
要知道,就算是那些老牌車企,在智駕這條路上也是”走得磕磕絆絆”。
互聯網巨頭們雖然動作頻頻,但要說真正做出”殺手級應用”,也還差那么一點火候。
這不,連鼎鼎大名的某互聯網公司,前段時間也才剛宣布要把無人車業務從母公司剝離出去呢!這等舉動,充分說明了智駕這碗”烏江水”,喝起來有多燙嘴。
在這個節骨眼上,小鵬鉚足了勁要在智駕賽道一展身手,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可是,光看這場發布會上那股子勢頭,我總覺得哪兒不太對勁。
拿端到端大模型在L4級智駕上大放厥詞,背后說不定也有點兒”忽悠”的意思。
畢竟,大模型想要”落地開花”,還得靠海量的訓練數據做支撐。
在數據積累和場景適配上,小鵬目前恐怕還難以在短時間內跟那些”業界大佬”相提并論。
再說了,即便模型訓練得再好,面對復雜多變的真實道路環境,想做到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難度之大,想想都讓人頭疼!
所以啊,小鵬這次把智駕技術推上了”風口浪尖”,背后多少有點兒”賭”的成分。
如果AI大模型真能幫它在自動駕駛上”彎道超車”,那以后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
但要是半途”翻車”了,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信譽和口碑怕是都得大打折扣!
唉,新造車的這幫小子們,個個兒都是心比天高,膽比熊心還大。
這不,人家蔚來剛推出了第二個品牌”樂到”,小鵬這邊也不甘落后,6月份就要搞一個叫”MONA”的全新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