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營合同協議。協議中,雙方將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為55年至2040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上汽大眾合資合同的第二次提前續約,再次體現了對雙方的認可以及對未來的肯定。
未來,雙方強強聯手、美美與共,通過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以先進技術為重點,共同賦能合資企業,攜手開啟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2.0新時代。
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我們將與合作伙伴一起持續不斷技術賦能上汽大眾,共同開啟合資合作新階段,為我國汽車工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全球汽車工業轉型升級積極貢獻創新力量。”
領航時代,開創合資2.0
過去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造車新勢力自成一派,“新四化”翻涌如潮。這是汽車時代的分水嶺,面對由技術驅動為核心的產業重塑和以新生代不斷涌入、新思潮的不斷涌現為代表的消費趨勢的嬗變,汽車產業的“大變局”應運而生。
立于奔涌的改革潮頭,時代垂青的永遠是那些奮進者。
2014年5月24日,國家領導人視察上汽集團,向全國汽車行業發出號召,“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上汽最早提出“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新四化發展戰略,瞄準智能電動新賽道啟動全面轉型,同時也給中國汽車產業變革指明了方向。
十年來,上汽聚焦核心競爭力建設,全力發展新智能電動車。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研發投入1500億元,累計獲得26000余項有效專利。成功推出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七大技術底座”,包括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2017年和2024年,上汽憑借插電混動系統和電池技術兩次摘得中國最頂級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團除了自主、合資整車業務之外,還發展出一系列零部件產業,零束、延鋒、聯合電子等等,都是中國零部件產業的佼佼者,在中國和全球汽車工業體系中,占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
負責自研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技術底座之一)的上汽零束,也就是上汽奧迪在軟件、操作系統上的供應商,更率先提出了“汽車就是高速移動的智能機器人”全新概念。
目前,上汽零束的銀河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3.0已經分步“上車”,2025年將全面落地;將有效降低整車低壓功耗,控制器數量減少一半以上,數據帶寬提升5倍,線束長度減少30%,OTA下載和安裝時間均可縮短至30分鐘以內。
今年6月份,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名單公布,上汽成為唯一一家獲得兩張牌照的車企,計劃在近期實現L3級技術小批量量產應用。
2024年5月24日,在“向新十年”的主題發布會”上,上汽集團明確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完成從“跟跑”向“并跑”、再到“領跑”的角色轉換。”上汽在此無疑是以引領者之姿再次走在了前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變革推動產業創新,伴隨著一大批新興科技的崛起,上汽的合資模式由此也進入了技術賦能的2.0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