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購買手機或者電腦的過程中一般都會關注一個參數,那就是內存的大小。這個問題我們去問不同的用戶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如果你去問一個人,問他手機內存多大,他一般會告訴你128G或者256G這樣的數字;而如果你問他的電腦內存有多大,他可能會告訴你16G或者32G等。
為什么兩個設備的內存差異會這么大呢?明顯電腦的性能要比手機好,為什么手機的內存卻要比電腦的內存大這么多。
首先我們要清楚,我們通常說的手機的內存其實是手機的存儲容量,而電腦的內存則是電腦的主存容量。如圖:
這是某款手機的內存容量,前面的12GB是手機的內存容量,也叫內存/主存,而后面的256GB則是手機的硬盤存儲容量,也叫輔存/外存。
內存和外存他們的主要功能都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可能這里就會有小伙伴問了,既然都是用來存儲數據的,那為什么還要設計兩種存儲器?
這就要從他們所使用的的存儲器說起了。內存所使用的的存儲器是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而一般固態硬盤使用的存儲器則是Flash(閃存)。那么這兩種存儲器都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DRAM他最大的特點是斷電后數據會丟失,而Flash的數據斷電以后不會丟失;其次相比于Flash,DRAM的速度要快很多。
我們計算機的存儲體系是,硬盤當中存放軟件及數據,而內存當中只存放當前正在運行的數據。如果一個軟件被打開了,那么操作系統就會將這個軟件對應的代碼和數據存放在內存中去,再由CPU從內存中讀取數據。
上述這個圖片是我們計算機的存儲體系,越靠近上面的速度越快,但同時造價也就越高,經過綜合考慮就形成了現在的存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