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正尋求一個主要投資者,幫助其度過關鍵的一年,因為其長期合作伙伴雷諾正出售部分日產股份,其已經將持有日產汽車股份從此前的46%降至40%。同時,據知情人士透露,日產正在尋找一個穩定的長期股東(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以替代部分雷諾的股權,甚至不排除與其他日本車企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就包括本田,日產正進行一系列重組措施,以應對中國和美國市場銷售下滑的壓力。此外,日產汽車還持有34%三菱汽車股份,計劃將這一數字降至24%,以應對緊急重組需求。日產汽車高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日產汽車還有12-14個月的生存期。
中國車企作為競爭對手為日本汽車制造商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據了解,2023年以來,日系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市場份額快速增長,成為它們的新興增長市場,然而進入2024年后,伴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的價格戰競爭以及全球市場擴張,這些日系車企的市場份額流失極其嚴重,特別是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全面敗退,就連豐田也陷入了停滯。在東南亞市場,當地用戶非常青睞日系車,幾年前幾乎被日系車壟斷,但隨著中國品牌全球擴張,在東南亞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尤其是在泰國和新加坡,日本車企的市場份額已從2019年的超過50%下降至35%。
日系車企確實不好過,上半年利潤幾乎全面崩塌。根據日產汽車公布財報,2025上半財年營業收入為5.98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3%;營業利潤為329.08億日元,同比下滑90.2%;凈利潤僅192.23億日元,同比下滑93.5%;營業利潤率僅0.5%,而同期為5.6%;
日產汽車財報表現不佳與其在華市場銷量下滑不無關系。截至2024年10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累計銷量為55.82萬輛,同比下滑9.98%。基于日產汽車的市場表現,日產宣布下調本財年全年經營利潤預期,由原先的5000億日元下調至1500億日元,銷售凈額由原先的14.00萬億日元下調至12.70萬億日元。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公司銷量下滑的雙重壓力下,日產汽車正在采取緊急措施扭轉業績,包括將降低20%的全球產能,并在全球范圍內裁員9000人。日產首席執行官內田誠宣布,將從本月起自愿放棄50%的月薪,其他執行委員會成員也將自愿相應減薪。此外,日產還將把對三菱持股比例從目前的34%下調至24%,以增強公司可用資金狀況。
相比之下,本田汽車還好過一點。財報顯示,2025上半財年本田汽車營收同比增長12.4%至10.7976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加6.6%至7426億日元,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5.6%至7419億日元,營業利潤率從同期的7.2%降至6.9%;報告期內,本田汽車在日本和美國銷量均有所增長,但在中國市場卻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內卷以及價格戰的日益激烈,銷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與此同時,日系車企也在加速抱團取暖。今年8月,日產汽車、本田汽車和三菱汽車簽訂諒解備忘錄,三菱將參與基于日產與本田于3月15日簽署的關于開始考慮建立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諒解備忘錄(MOU)的研究框架。更早之前,今年5月,豐田、馬自達和斯巴魯三家車企的掌門人承諾將繼續投資內燃機技術,并通過使內燃機與電動化技術相結合,從而助力內燃機脫碳。此外,在電動化領域,馬自達、鈴木、斯巴魯均與豐田汽車有合作關系,借助其技術共同開發電動汽車。報道稱,鈴木和幾家半導體與通信公司也將在2024年共同開發自動駕駛、地圖導航等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