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當一汽牽手蔚來,換電聯盟更趨壯大,而這意味著中國新能源車往著自由王國的路徑上再進化一步。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
“換道超車”讓中國新能源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那么如何在“自由”的道路上進一步向前邁進?
當中國一汽董事長邱現東與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緊緊握手,有人看到了“一汽加入,蔚來換電聯盟更壯大了”的場景,有人看到了“平均每1.2秒就有一臺車從換電站滿電出發”的背景,有人則看到了“國家大力支持換電,前途可期”的愿景。
而少有人看到,在“換電”這條道路上,李斌的堅守與堅持。日前,一組李斌跟小米創始人雷軍“推銷”換電的視頻流出,在與雷軍的短暫對談中,李斌歷數換電的諸多好處,而這也是半年內7家車企加入換電聯盟的關鍵所在。
“主流的選擇”
“僅僅不到半年,就有這么多主流車企加入換電聯盟!”5月21日,蔚來與中國一汽集團達成充換電戰略合作,業界人士如是感慨。
自2023年11月21日長安加盟至今,蔚來“換電朋友圈”既有一汽、長安等央企,也有江淮、奇瑞、廣汽等地方國企,還有吉利、路特斯等民企品牌,覆蓋面之廣,擴容速率之高,超出不少觀點的預期,卻又合情合理。
尤其是此次一汽集團的加入,給蔚來換電朋友圈帶來強有力的背書。這不只是由于“共和國長子”擁有開創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地位,今后蔚來為紅旗品牌提供換電服務能夠雙向賦能,同時雙方達成的合作堪稱全面而深入。
一汽和蔚來首先將推動建立統一的可充可換電池的標準體系,這是整個換電體系的技術底座。然后是合作研發適配雙方換電體系的換電乘用車,及兼容性換電服務站點,將換電落實到產品和服務。
而通過換電運營網絡、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建立統一的換電運營管理體系、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產管理體系、推進充電平臺合作、補能生態試點運營合作和電池領域采購供應相互賦能,則是從配套設施、電池后續處理、運營平臺去建構完整生態體系。
為何半年之內主流車企紛紛選擇牽手蔚來、選擇換電?其實,要從換電的本質和深層邏輯說起。
在電能的傳輸中,如果將充電視為“涓涓細流”,那么換電其實就是將能源“制作”成模塊。
“模塊化”其實一直是汽車乃至整個制造業追求的方向,從早期的底盤平臺化,到大眾MQB推動平臺模塊化,屬于制造業零部件通用性、集成度的進階形態。甚至當半導體和智能化與汽車產業融合,電子電氣架構的“域控制”趨勢,也帶有模塊化的色彩。
落實到汽車產品身上,換電對車企來說,能帶來什么好處。“車企加入換電聯盟,開發換電車型,后續能帶來10%-20%的增量。”李斌在與雷軍的對談中,幫車企算了一筆賬,在產品規劃時預留換電版,單車成本大概增加一千多塊,換電車型能適配家里沒有充電樁的用戶,帶來的銷售增量,至少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