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新能源汽車這么快就成功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都疑惑的地方。乘聯會數據2024年4月上半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突破50%,這是新能源汽車首次和燃油車形成分庭抗禮。
時間僅僅過去一個月,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達16.8萬輛,新能源終端上險滲透率也首次突破50%,達到50.2%,超過燃油車,讓燃油車再度雪上加霜。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和終端上險滲透率,都超過燃油車,實現大翻盤。
五年增長10倍
2020年的時候,在高層原本的預期中,中國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哪里想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五年增長10倍,提前11年完成50%的國家規劃目標。
大家可以看看數據,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10年,滲透率才突破1%。從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時間,滲透率提升到了5%。
這個時候,誰都不會太樂觀。畢竟當時看衰新能源汽車的人很多。舉個例子吧,在2014年,北京市剛開始配置新能源汽車指標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但更多的人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去搖號。當年4月份的第二期配置中,發放了1904個指標,而最后只有286個指標變成了車牌,棄號率高達85%。
到了2016年的時候,新能源汽車指標已經開始走俏了。2016年4月26日發放的10252個新能源車有效配置指標中,只有2648個指標沒有在有效期內轉換成牌照,棄號率下降到25.8%。
到2023年的時候,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牌照已經一號難求了,搖號排隊已經排到了2030年。具體來說,北京市小客車搖號活動中,家庭普通指標申請共有24萬個,個人普通指標申請共有46萬個,盡管新能源指標只有6萬個。這意味著,如果申請新能源指標,至少需要等待18年才能獲得指標,排隊到2030年以后了。
筆者以前經常說一句話,我們經常高估未來三年的變化,但是低估了未來五年的變化。新能源汽車五年大翻盤,徹底說明了,滲透率雙破50%,燃油車開始成為少數派,燃油車已不值得購買!
或許你會覺得這句話很偏激,筆者從三個方面剖析一下。
保值率
首到其沖的便是保值率問題。
很多人都看單純的購車價格和二手車價格,這其實對新能源汽車不公平。可以這么說:從全生命周期來看,純電動汽車保值率高于燃油車。
我有個朋友是2015年花80多萬購入一輛特斯拉S,80多萬購買一輛純電動汽車,這應該是最不保值的電動汽車吧。差不多7年時間開了20公里,如今二手價值15萬元。
假如在2015年,他花同樣的價格去購買一輛寶馬7系,如果加上購置稅的話80多萬拿下寶馬7系還有點困難。就算是這樣,寶馬7系7年時間開了20公里,如今二手價值大概在20萬元。
看似寶馬7系比特斯拉Model S的殘值多了5萬元,可是特斯拉Model S是終身免費充電,按照寶馬7系的油耗來計算,20萬公里至少需要14萬元左右的油費。特斯拉Model S幾乎零成本保養,按照寶馬7系的保養周期來計算,每隔5000公里需要小保養,每1萬公里需要大保養,小保養費用1000元左右,大保養費用3000左右,20萬公里去掉首保以后,大概還需要5.2萬元。
這樣一算,綜合算下來,特斯拉Model S雖然殘值少了5萬元,但是充電費用少了14萬元,保養費用少了5.2萬元。另外,當時購買的特斯拉Model S是終身免費充電,不限次數不限電量。這么一算,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其實比燃油車更省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買一輛10萬的電車,每年開3萬公里,能夠節省1.5萬元油費,那么6年時間就直接省出一輛車了。更何況電動汽車如今還享受增值稅全免,算下來一輛10萬元的電動汽車,5年時間就可以省出一輛燃油車了。
另外,當一件商品具有流通性的時候,他才能產生價值。如今的燃油車市場逐漸萎縮,但是產能卻依然龐大。這導致很多新車比二手車還便宜。燃油車的保值率會越來越低,直到慘不忍睹。
后期維護
很多購買燃油車的用戶,需要考慮清楚車輛的后期維護問題。如今燃油車的市場接近崩潰,很多廠家都是虧本賣車,經銷商也是虧損經營,還能堅持多久?
就在今年年初,1月17日,在短視頻平臺、朋友圈和多個車友群曝出,總部位于東莞的大型汽車經銷商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奧)突然爆雷。
永奧成立于1997年,近27年的企業,是華南地區規模的老牌汽車經銷商集團,旗下運營20多個國內外汽車品牌,不僅有BBA等傳統豪華汽車品牌,也有豐田、大眾等合資品牌,還有埃安、問界、零跑、路特斯等造車新勢力品牌。在東莞塘廈鎮的林村汽車城,有三分之一的品牌4S店屬于永奧旗下。
從短視頻新聞顯示,有銀行連夜派拖車把永奧旗下在東莞寮步、塘廈等鎮區多個鎮的4S店車輛全部拖走,一輛不剩,永奧旗下的80多家4S店已被查封。
很多已經交了定金,或者是交了首付,貸款已經批準,但還沒提車的消費者,都跑到自己購車的4S店查看情況,已經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