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10%引發市場熱議,博世中國前總裁陳玉東的一則“舊聞”被重新挖出,解讀為車企和供應鏈的價格之爭。
吉利高管曾送刀給博世總裁?
對于上述消息,11月29日,博世中國前總裁陳玉東在朋友圈發文回應表示:“刀是真的,送刀的人是好兄弟不是為降價,當時他覺得我太多事太糾結,叫我快刀斬亂麻。”陳玉東在2023年曾表示,自己收到了吉利零部件采購公司總經理贈送的一把寫著“快刀斬亂麻!”的刀。
隨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微博也進行了辟謠:“這把刀是砍亂麻的刀,不是砍價的刀,以訛傳訛的人就別有用心了。”
11月14日午間,吉利汽車公布2024年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4億元,同比增長20.5%,單季收入創歷史最高水平;1—9月,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677億元,同比增長36%。
吉利新能源(含吉利、領克、極氪)在第三季度銷量達22.6萬輛,第三季度國內市場新能源滲透率超50%;1—9月新能源累計銷量達54.6萬輛,同比增長93%。
作為汽車供應鏈巨頭,博世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將在全球裁員5500人,其中包括德國裁減3800 個崗位。博世中國稱,此次裁員中國區不受影響。今年2月,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曾公開呼吁汽車行業有序競爭。(詳情:博世徐大全:呼吁汽車行業有序競爭)
特斯拉陶琳的一張圖火了
11月28日晚,特斯拉全球副總裁@Grace陶琳-Tesla 在微博上曬出一張圖片并表示,2024年特斯拉對供應鏈伙伴的付款周期比去年又縮短了,現在只需要90天左右。陶琳還稱,“該省省該花花。給供應商快速回款,并不意味著需要提高產品價格。”
“郵件風波”背后的比亞迪供應商
靠性價比高歌猛進的比亞迪,正在將壓力傳導至上游。
一位與比亞迪合作多年的供應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11月初,比亞迪開了一次供應商大會,旨在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原本比亞迪有數千家供應商,如今要減半。”
一位與比亞迪合作的零部件供應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談價是行業常態。”但目前汽車行業供應鏈企業的平均年降在5%左右,比亞迪10%的年降目標,高于行業水平。“我的利潤才3%到5%,而這次要降的是合同金額的10%。”這位供應商說,按照他的經驗,若協商成功,仍需讓利“5%至8%”。
對于供應商而言,利潤承壓只能進一步傳導至其供應商。“主機廠讓我降10%,那我也得要求我的上游材料方降10%。一旦中間有一個環節降不了,整個環節就降不了,那就肯定有人虧錢。”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引發質量問題,上述供應商告訴記者。
“我們的利潤是一次次被壓縮,我們兩年前的利潤還有三到四個點,現在是為了活下來。”上述零部件供應商表示,“我停不下來,不敢停,接不到活就意味著企業破產。”
也有比亞迪的五金供應商人士向記者表達其愿意跟進降價的態度,“只要比亞迪的(訂單)量更大,有(訂單)量大家都會在工藝流程上改進,想辦法推進技術升級。”
“這是行業常態,現在很多企業都被拖死了,比亞迪還好一點,比亞迪還能付得出錢,很多企業已經付不出錢了。”一位比亞迪零部件供應商對記者表示。
“當一個企業成為頭部之后必然如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比亞迪通過要求供應商降價,可以促使供應商更加努力地優化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更多內容:進退兩難!“郵件風波”背后的比亞迪供應商)
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回應
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影響幾何?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聯系了多個比亞迪供應商。
萬順新材:目前沒有收到比亞迪降價通知。
禾川科技:比亞迪郵件里針對的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公司不直接對接汽車這塊的業務。
納科諾爾:郵件里寫的是(比亞迪汽車)針對汽車零部件,不涉及公司(電池生產企業的設備供應商)。
當升科技:公司和比亞迪業務合作不太多,比亞迪不是主要客戶。
中科電氣:影響不大,之前比亞迪是公司(占比)比較靠前的客戶,現在占比下降一些。
納科諾爾:終端降價肯定有傳導,但是具體到公司是什么樣的(不好說),但現在還沒有(變化)。其實每年汽車廠都會有年降、成本控制的要求,它的降價針對的是向它供貨的企業。
星帥爾:公司的子公司是比亞迪供應商,子公司不會這么及時地向母公司反映降價情況,所以公司不是很清楚。與比亞迪的業務只是該公司一個小板塊當中的一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