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廠商中,誰最擅長并購?
毫無疑問,是吉利汽車。目前吉利汽車旗下,除了吉利主品牌之外,還有極氪、領克、沃爾沃、極星、幾何、睿蘭、路特斯、SMART、雷達、LEVC、寶騰等多個品牌,其中有不少都是收購而來。
以吉利汽車的體量來說,這些品牌實在是太多了,是時候進行瘦身了。近日,極氪汽車以93.67億元的價格,從沃爾沃、吉利控股等手中收購領克汽車51%的股份,正式實現對領克的控股。
但消息發布之后,極氪美股股價當天暴跌25%左右,市值縮水至55億美元。那么,這是一次什么樣的收購呢?
市場為何不看好?
行業并購,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有被看好的,也有被認為是跳進了坑里的。從極氪控股領克之后的股價走勢來看,外界對這起并購事件似乎并不看好。
首先是因為,領克的估值似乎偏高,按照交易價格粗略估算一下,領克的估值在180億元左右;其次,目前領克正處于轉型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虧損,2023年虧損11.1億元,2024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2.5億元。
從市場表現上來看,領克2024年10月份銷量為31074輛,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20%,整體表現還是不錯的,但領克缺少月銷過萬的爆款車型,上市不久的領克Z10也沒有進入主流市場。
另一方面,作為收購方的極氪也存在類似的問題。2024年前三季度,極氪營收531.3億元,漲幅超過一半,但凈虧損卻達到了54.3億元,還在持續擴大中。
同時,極氪10月份銷量達到了2.5萬輛,但這是6款車加在一起的成績,其中定位較低的極氪7X一款車就貢獻了1.1萬輛,而曾經的爆款車型極氪001在10月份僅賣了5870輛。
也就是說,從雙方市場表現都不算強勢,整合難度可能比想象中要大一些。
但是,極氪與領克的這次交易,真的沒有亮點嗎?
極氪為何要控股領克?
極氪與領克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極氪品牌是領克的電動汽車事業部轉化而來,首款車型極氪001其實就是領克ZERO概念車量產后得到的。那么,極氪這次為什么要控股領克呢?
其實這種控股,目的就是整合。就在10月9日,吉利宣布從戰略擴張轉向戰略聚焦,將旗下的幾何汽車并入吉利銀河。很明顯,吉利是不需要這么多牌子的。
極氪與領克之間的整合,也是在這個思路指導下的產物。首先,極氪與領克的銷量規模都不算大,而且存在明顯的重疊和相互競爭關系。2024年9月份領克推出的領克Z10,在定位上就與極氪001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系。
其次,極氪與領克整合之后,采用雙品牌戰略,前者針對主流豪華市場,主打中大型車;后者則針對中高端市場,主打中小型汽車,避免了彼此之間的競爭。根據吉利控股總裁安聰慧的預計,雙方整合完成之后,將會節省10-20%的研發和管理費用、5-8%的物料成本以及3-5%的制造成本。
同時,兩大品牌在技術架構、造車平臺、供應鏈采購、產能安排甚至是終端渠道方面都將會進行整合,可以形成合力,減少內耗。到目前為止,領克共有437家門店,極氪也有442家,整合完成后,雙方將會共享約1000家渠道,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時也便于極氪進入更多的細分市場。
這樣的整合,證明吉利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此前攤大餅的做法,開始從“求量”向“求質”轉變。如果能夠整合,形成一個定位于中高端市場、年銷量達到100萬輛的新能源品牌,對吉利來說將是一個利好消息。
整合后前景如何?
吉利開始瘦身,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2024年1-10月份,吉利汽車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達到了63萬輛,僅次于比亞迪,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7.6%;而在吉利身后,國產新能源廠商中表現最好的是長安汽車,1-10月份累計銷量僅為47萬輛。
也就是說,吉利新能源已經基本坐穩了國產新能源的第二把交椅,是時候進行了一些內部整合了。
從技術和品牌方面來說,極氪和領克的表現都不錯,雙方能夠拿出SEA架構、EM-P插混系統、領克Flyeme車機系統、極氪ZEEKR OS車機系統等核心裝備,在芯片方面也可以實現共享,技術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可以支撐一個年銷百萬級別新能源品牌的發展。
此外,雙方整合之后,成本降低、內耗減少,更有助于推出一些性能強大的爆款單品車型。從問界、理想、小米等品牌的經驗來看,車型數量不一定要多,只要有1-2款爆款車型,就能帶動整個品牌。
吉利汽車的本質,與比亞迪其實是比較類似的,是一家鋪大攤子、面面俱到的大型廠商,不太可能采取小米那種發展模式,但它可以整合旗下極氪和領克這樣的資源,在內部孵化出一個“新勢力”,來參與市場競爭,整合后的極氪,或許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
極氪控股領克,從理論上來說是沒什么問題的,關鍵在于,吉利能不能做好兩個品牌之間的整合。吉利此前有并購沃爾沃、路特斯、SMART等品牌的經驗,整體表現相當不錯,那么這次極氪與領克整合,是否也能得到1+1>2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