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多次強調小米汽車在智駕領域的雄心壯志,2023年12月28日,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軍表示:“今天是小米宣布進軍電動汽車行業的1003天,小米從底層核心技術出發,十倍投入,做一輛好車,目標是通過15-20年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2024年小米智能駕駛要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2024年3月26日,雷軍在微博稱:“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投入巨大,目前研發團隊已超過1000人,預計年底突破1500人 。配置專用的測試車,智駕路面測試里程累計超過了1000萬公里。我們堅持全棧技術自研,全新標配全國都能開的高速領航、一鍵代客泊車和智能泊車輔助等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小米智能駕駛,可能是業內進步最快、進展最猛的,目標就是2024年內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技術亮點與優勢展現
從技術和配置來看,小米汽車確有其獨特之處。雷軍介紹,小米汽車配備了兩顆508TOPS NVIDIA DRIVE Orin芯片、1顆激光雷達、11顆高清攝像頭、3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等強大硬件,為智駕功能提供了堅實基礎. 同時,其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底層算法技術,如具身智能引擎中的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自適應變焦BEV等,使車輛能夠實現城市領航全程0接管、代客泊車、機械庫位泊車等多種功能,且在泊車場景更精準、城區場景看得更寬、高速場景看得更遠,可處理15種道路情況等.
爭議事件引發質疑
然而,小米汽車的智駕技術并非一帆風順。2024年11月14日中午至11月15日凌晨,短短一天內小米SU7標準版曝出70多起自動泊車功能故障事故,眾多車主反映車輛在使用自動泊車時突然失控,導致車輛受損,而小米客服最初的回應也未能讓車主滿意,這一事件讓消費者對小米汽車智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產生了極大擔憂,也使雷軍此前的承諾受到質疑 。
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智駕領域,小米面臨著諸多強勁對手。如華為與江淮汽車合作的尊界車型搭載的“華為乾昆ads3.0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競爭力;特斯拉等品牌也在智駕方面有著出色表現和深厚的技術積累. 相比之下,小米汽車的智駕技術雖有亮點,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差距,例如NOA的覆蓋范圍等,這也引發了業內關于其是否真正能躋身第一梯隊的廣泛討論 。
未來展望與挑戰并存
盡管存在爭議和挑戰,但小米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和發展勢頭依然強勁。未來,小米需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提高智駕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優化用戶體驗,降低成本,以更具競爭力的姿態在市場中立足。同時,如何重建消費者對其智駕技術的信任,以及在法規和安全框架下更好地推廣智駕功能,將是小米汽車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
總之,雷軍帶領小米汽車在智駕領域的發展既有著廣闊前景和機遇,也面臨著諸多爭議和挑戰,能否真正進入智駕第一梯隊,還需時間和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